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揭示资本主义非正义性和资本主义自由虚伪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转向”探析
——以霍耐特为例
黄雪丽
//www.workercn.cn2015-07-06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阿克塞尔·霍耐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的核心代表人物。他提出承认理论和多元正义构想,对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和资本主义自由的虚伪性进行了深刻揭示和批判,完成了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

  从工具理性批判转向政治伦理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早期的理论从工具理性批判入手,系统阐发否定辩证法,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从而确立自身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纲领。但由于其局限于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未能全面把握理性的含义,也就没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及福利政策进行客观、全面的批判。基于这一认识,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发展出建立在交往合理性基础上的交往行为理论,以弥补其前辈的不足。交往行为理论的建构,意味着法兰克福学派“政治伦理转向”初步形成,但其最终完成的标志,则是霍耐特承认理论和多元正义构想的出台。霍耐特首先阐发了社会批判理论“政治伦理转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然后提出以一元道德为基础的多元正义构想,并建构了以正义与关怀为核心的政治伦理学。他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再分配与承认关系,强调分配冲突是承认斗争的特殊形式,工人阶级应该联合起来“为获得承认而斗争”。在此基础上,霍耐特围绕正义与关怀两大核心,阐发和批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人权、共同体、正义、关怀等一系列政治伦理理念,从而完成了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

  揭示资本主义“蔑视”对社会正义的破坏。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产阶级占据生产资料并借助异化劳动压迫、剥削工人阶级的社会。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立和工人阶级革命的根源。霍耐特在分析马克思异化劳动观后认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偏重于从工人阶级经济利益出发,相对缺乏一种道德规范的内涵。他认为,劳动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人们通过劳动将自身能力表象化,为他人认可自己的劳动创造条件,进而在彼此间建立相互承认的关系。从这一认识出发,霍耐特在《为承认而斗争》《再分配还是承认?》等著作中,详细阐述了承认领域、承认形式、承认原则的问题。他将爱、权利、团结看作三个承认领域,将情感、法律、社会尊重标明为三种承认形式,将需要、平等、贡献作为三条承认原则。霍耐特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单独控制生产资料,工人阶级即便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也无法获得相应的劳动产品。相反,资产阶级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剥削大量的剩余价值,破坏承认关系的基础,工人阶级因此得不到应有的承认。霍耐特用“蔑视”一词来形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这种境遇,并指出“蔑视”是对社会正义的破坏。

  批判资本主义自由的虚伪性。霍耐特将承认理论与多元正义构想联系在一起,发展出包括情感关怀、法律承认、社会尊重在内的多元正义理论。在多元正义理论的框架内,他发现,虽然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在宪法、法律层面建立了公民权利保障机制,但表面上的法律平等原则并不能抹去事实的不平等,而且二者间的张力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增强不断增大。他指出,资本主义导致人们经济地位不平等,在经济上不独立的民众总是被排除在契约自由和劳动的基本权利之外,实际上并不享有与资产阶级平等的公民地位,这就使法律承认变为空壳,情感关怀、社会尊重也无从谈起。为此,霍耐特希望用发展合作民主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普通民众没有得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承认,是因为他们没有切实参与民主协商。为了给所有民众以同样的民主参与机会,他结合程序主义对协商理性、共和主义对政治共同体重要性的强调,希望可以通过社会共同体合作的方式进行民主协商,从而实现既保证民众价值取向多元化,又满足民众情感关怀、法律承认、社会尊重需求的双重目标,并以此解构当代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理念和制度。

  霍耐特从政治伦理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有其深刻性、合理性,为我们带来启示和借鉴。但他的批判理论基本上建立在保守主义、改良主义立场上,因而存在抽象性、不彻底性,这一点同样需要明鉴。(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