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国栋
//www.workercn.cn2015-07-17来源: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下发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再次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必须始终抓好的国家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主导价值观,其理论价值与源头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找。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及其理论学说的伟大品格、崇高信念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中所蕴含的价值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鲜明的本质特色。

  一、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是马克思对人和人类社会发展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体现为革命、批判、科学、奉献、自由等精神,在本质上是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挖掘蕴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价值资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社会主义运动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阶级属性。二者都是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本质上是为着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解放的,是当时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集中反映和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与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核心价值有着一定联系,甚至有些表述与资本主义、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在语词上相近或一样,但在本质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同其他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观相比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导向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真正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特质。

  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对代替资本主义未来社会即共产主义做出了种种科学设想和价值探索,“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其中包含着一些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如“自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平等正义”、和谐等,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历史文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在革命年代和建国初期,我们党曾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民主”等价值观进行过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凝练和明晰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和目标。根据实践要求和时代要求,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公平正义”“法治”“以人为本”“和谐”等渗透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层面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将其凝练概括为12个主题词24字核心价值观,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事业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有力的精神支撑。

  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二者都旨在追求和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二者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和价值目标是同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以追求和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价值目标。共产主义理想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所蕴藏的价值观与其他一切非社会主义价值观区别开来。这一理想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不以任何个人、团体和组织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所在,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提供了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制度精神,凝聚社会共识来获得人民的认同,进而引导、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凝聚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人们在价值目标上向着共产主义最高的理想信念迈进。

  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思想价值源泉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形成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实践,但从二者的逻辑关系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的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形成于19世纪末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理论形成初期,初步描绘和勾勒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始和源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形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下,立足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紧抓住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指明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继承和发展。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在国家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奋斗方向。在国家层面,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旨在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能够切实享有民主和自由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所蕴藏的价值不断融入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并结合时代特征被赋予新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当前社会主义中国国家价值的集中概括。

  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在社会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价值导向。在社会层面上,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深入解读马克思的思想和其行为,不难发现自由是马克思一生所追求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也是马克思理论所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党的十八大将我国社会主义在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界定为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又是基于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追求、反映当前我国人民的价值追求。

  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在个人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光辉典范。在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中,他秉持着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对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幸福的追求,刻苦钻研,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体现出高尚的个人品德和精神,在个人精神层面上为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马克思一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浓厚的科学精神。同时,马克思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以一种普罗米修斯的精神从事着自己的事业。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为我国公民在价值追求方面树立了光辉典范,也为凝练个人层面价值观提供了宝贵资源。

  三、以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指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更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创新和积累。纵观历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从提出到确立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赢得亿万民众的认同必然也需要一个过程。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马克思曾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需要通过宣传教育,以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语言转化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价值观念,便于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进而转化为群体意识,被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和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宣传教育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要注意将理论宣传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解答人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避免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成为空头说教。

  二是要加强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科学地阐明了价值与真理在实践基础上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真理观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至今发挥出真理的熠熠光辉,其原因就在于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其基础和支撑。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理论框架、具体内涵、实践要求等问题还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要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积极要素,将传统价值观念作为基本的价值资源,赋予其符合时代的新内涵新诠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烙上中华文化的精神烙印;要深入研究国外在培育和建设价值观方面的有益做法,着眼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吸收借鉴能反映人类最美好的目标理想和价值追求;要深入研究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阶层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认真分析他们之间的价值共识和主要分歧,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价值理念,形成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在凝聚社会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凝练出内涵更加丰富,践行更为有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要发挥执政党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的继承者和践行者,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正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得以彰显、发扬光大。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者、倡导者、弘扬者和领导者。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年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积极探索和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她不仅将先进的价值理念书写在自己高擎的精神旗帜上,也实践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在党领导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过程中,社会主义价值观得以逐步确立和显现,社会主义价值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神楷模,如夏明翰、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郭明义等,他们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彰显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真善美,发挥了共产党员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面对发展建设的艰巨任务,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和公信力,提升人民对党的信心和信念,充分发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引领作用。

  四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缔造者、传播者和奉献者。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善于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在价值实践领域中形成的认知成果,善于挖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要引导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省,实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认同由自发上升为自觉;要营造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文化氛围,搭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平台,使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既能时时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又能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的基础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精神纽带”和“最大公约数”维系全体中华儿女,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才能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