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西藏社会稳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workercn.cn2015-07-25来源:西藏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陈全国书记为班长的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以及孟建柱书记“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发展之路。2014年,孟建柱同志在西藏视察时指出,西藏社会稳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取得了群众安全感和公共服务满意度两个第一的好成绩。

  一、创新维稳工作体制,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自治区八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到西藏工作全局中来思考,放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局中来谋划,放到法治西藏建设总布局中来推进,不断创新领导体制,健全协助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是强化领导体制。针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双管齐下、协同并进,组成两套工作班子,一套班子集中精力抓发展、一套班子全力以赴保稳定,抓牢发展、稳定“两件大事”,建立了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从自治区到地(市)、县(市、区)、乡镇、村(居),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机制保障。

  二是探索治理思路。西藏反分裂斗争的焦点是争取人心,斗争的成败取决于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实际工作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争取人心,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办好利民惠民的“十件实事”,最大限度团结各族群众和广大僧尼,筑起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一手抓依法打击,坚定坚决、果断出手,依法打击追随十四世达赖集团、从事分裂渗透破坏活动的非法组织和重点人,切实维护好国家的最高利益、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西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健全维稳处突指挥体系。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合力。针对西藏的特殊区情,自治区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的指挥机制,成立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驻藏部队、武警、边防、消防、公安等共同组成的自治区维稳一线指挥部,形成了协同配合、协调一致、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实行各级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确保出现情况及早发现、及时处置。实践证明,这一指挥体系在日常管理、维稳处突、抢险救灾、服务群众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四是狠抓信访工作。信访工作事关西藏社会稳定大局。陈全国书记等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带头处理重大信访事项,并多次就重大疑难信访事项作出批示。在具体体制和机制方面,探索“四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城镇信访网格化管理”、“联合接访”、“信访稳定风险评估”等做法,形成了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严密高效的信访组织网络,支撑起一道维稳防范堤。

  二、创新寺庙管理机制,推进藏传佛教新型治理体系建设

  西藏有各类宗教场所1787处,僧尼4.6万多人,信教群众200多万人,藏传佛教在西藏社会和信教群众中仍具有广泛的影响,常常受到十四世达赖集团的渗透和破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确方向,大胆管理、勇于创新,把社会治理理念引入寺庙僧尼教育管理服务领域,坚持把寺庙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把宗教工作、寺庙工作、僧尼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果断作为,建立了新形势下寺院治理的基本框架。

  一是实现干部驻寺常态化。以解决寺庙突出问题为抓手,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自治区选派7486名优秀干部进驻全区所有寺庙,大力开展寺庙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有效促进了寺庙的和谐稳定。目前,全区1700余座寺庙实现管理机构全覆盖,成立了寺管会党组织,有效加强了寺院管理机构建设,使寺庙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政府和爱国爱教人士手中。在全区寺庙深入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每个驻寺干部与一至几名僧尼交成朋友、开展一次家访、办一件实事、建一套档案、畅通一条联系渠道,形成一套管委会、寺庙、僧尼家庭协调联动的管理机制,以实际行动温暖僧尼、教育僧尼、感动僧尼。

  二是完善利寺惠僧措施。自治区出资推进寺庙“九有”,即有领袖像、有国旗、有路、有水、有电、有广播电视、有通讯、有报纸、有文化书屋,实现了在寺庙中领袖像、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全覆盖,并使全区70%以上寺庙实现通路、通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切实改善了寺庙基础设施。多渠道多形式帮助寺庙和僧尼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改善了寺院僧尼的生活、修行条件。积极开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进寺庙”活动,进一步加强寺庙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免费为全区20座寺庙配置价值120余万元的全民健身器材。自治区出台实施《西藏自治区寺庙僧尼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拨付1300余万元为全区在编僧尼补贴“两险一保”资金,使在编僧尼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3%、66.8%,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并对全区所有在编僧尼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使广大僧尼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寺庙更加和谐稳定。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引导。在全区寺庙深入开展以弘扬历代高僧大德“爱国爱教、遵规守法、弃恶扬善、崇尚和谐、祈求和平”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僧尼爱国守法积极性,维护正常宗教秩序。实施百名高僧大德培养工程,加强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培养和选拔使用,精心挑选一批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和重点寺庙的高僧大德正面阐释佛教经典和教规教义,引导广大僧尼和信教群众自觉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四是加强宗教法规建设。自治区先后出台《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事务条例》、《活动场所登记管理办法》、《修行人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了宗教活动的管理与审批制度,加强对社会流动从事宗教活动人员的管理,加强和规范活佛转世管理。成立自治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工作领导小组,牢牢掌握活佛转世工作主动权、领导权、控制权。加强佛协西藏分会和佛学院建设,将寺庙僧尼学经、晋升逐步纳入正规渠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三、创新城镇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稳定防控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城镇已经成为现代西藏社会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区域。如何管理好城镇,提升城镇社会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保障广大居民安居乐业,是西藏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是推行城镇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全区深入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原则,根据人、地、事、组织、房屋等基本情况,将网格划分为住宅、企事业单位、宗教场所、综合等5种类型,将网格划分为日常管理、重点关注、综合治理3个等级,全面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前移。每个网格都配置了网格格长、网格流动人员管理、网格宗教事务管理员、网格居民事务联络员、网格治保员和网格警员“六种力量”,全面掌握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等基本情况,将网格化管理模式拓展延伸到社区、寺庙、居民区,形成了群防群治的格局,第一时间上报信息、调解矛盾、妥善处置、稳控事态,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不畅、解决问题不及时的问题,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消除在萌芽状态,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是建立便民警务站。自治区审时度势,以爱民为民亲民便民利民安民为宗旨,在拉萨市、地区所在地和所有县城建成了698个便民警务站,便民警务站承担了治安巡逻、接警出警、交通管理、服务群众、法制宣传、掌握动态、备勤处突等主要职能,每个警务站平均覆盖半径300—500米范围,及时热情地为各族群众和中外游客提供便利服务,免费供氧、供药、供水、提供咨询等,积极主动为各族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同时,实行联网、联勤、联动,24小时执勤巡逻,确保出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成为便民、利民、安民的全天候综合性设施,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按照“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要求,实现党组织设置网格化,组建社区网格党小组,网格格长由社区党员干部兼任。在网格党小组的领导下,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龙头,把分散的各类组织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发挥整体功能的体制机制,网格工作力量具体负责网格内流动人口管理、宗教事务服务、矛盾纠纷排查等事务性工作,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

  四是开展“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所谓“双联户”,就是“联户平安、联户增收”,引导城乡居民以5户或10户为联户单位,围绕和谐稳定、增收致富而互帮互助、互相支持,在全区建立起8万多个联户单位,覆盖全部70.45万户城乡居民,实现了安全隐患联防联控、矛盾纠纷联排联调、重点人员联管联教、弱势群体联帮联扶、集体组织联建联营、小额信贷联保联担、增收渠道联创联享,夯实了城乡发展稳定的根基。“双联户”这种网格化管理最基本的单位延伸了社会管理工作触角,实现了由被动式防控到主动式治理的转变,由单纯依靠专职力量到与人民群众齐抓共管的体制转变,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工作体系。有关数据显示,“双联户”工作开展以来,西藏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9.92%,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9%,各类矛盾纠纷同比减少29.7%,火灾事故下降39.06%,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8.67%.

  五是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率先在拉萨市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填补了整个西藏数字城市管理的空白。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提高了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和处理的速度,优化了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处置、执行、监督、评价等环节的业务流程,改进了管理手段,节省了人力,初步形成了“大城管”格局。

  四、创新乡村管理模式,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进行乡村社会管理创新,强调工作中心向基层特别是农牧区挪移,资源投放向基层倾斜,区、地、县、乡干部向基层派驻,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展村级社会管理建设,在广大农牧区基本形成了现代社会管理的新框架,积极效果日益显现。

  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坚持编制、干部、人才向乡镇基层倾斜,坚持机构编制向乡镇倾斜,充实乡镇干部队伍、优化干部结构,乡镇党政正职全部实现“一藏一汉”配置。建强村级组织,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坚持选派县乡优秀机关干部、转业军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或担任党支部书记,每年轮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积极做好在农牧民群众中发展党员工作,以“五个好”为目标集中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选好配强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县级政法部门派驻乡镇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基层政法工作全覆盖、无缝隙的格局。

  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解决所有农牧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公路,电话普及率达到96.8%,行政村通邮率达到91.6%,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4.4%、95.5%,完成10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牧区的面貌。

  三是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先后派出4批5464个工作队、近7万名干部奔赴基层,实现干部驻村(居委会)全覆盖。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工作队帮助驻村点建设“短平快”的惠民、利民项目。广大驻村干部围绕“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寻找致富门路、进行感恩教育、办实事解难事”五项职能开展工作,和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建立起联系服务群众、维护基层稳定的机制。

  四是开展“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全区数万名党员干部同贫困农牧民群众结对认亲,实现党员干部联系点全覆盖,建立起干部联系群众、群众反映情况的长效机制和畅通渠道。

  五、创新民生改善举措,夯实维护稳定的民心基础

  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聚民心、惠民生上下功夫,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西藏社会长期稳定夯实了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

  一是实施安居工程。大力推进安居工程建设,使86%以上的农牧户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建设完成6.9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有效解决了城镇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推进拉萨市城市供暖工程,拉萨市实现居民供暖全覆盖。

  二是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农牧区幼儿园建设,大力推进藏汉“双语”教育,巩固提高学生入学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7%,高中毛入学率达到75%;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三包”政策,延伸扩大到15年(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年生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300元。

  三是强化医疗保障。加快完善县区、乡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牧民免费医疗制度基本建立。深入实施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对全区300多万城乡居民全部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救治,完成城乡7000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救治工作。

  四是努力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努力实现西藏籍应届大学毕业生全就业、往届大学毕业生基本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五是健全社保体系。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各险种参保率达到95%;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五保”供养范围、集中供养率达到40%左右。免费为城乡居民和在编僧尼投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5085名孤儿实施了有效救助。

  六是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努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强化涉藏外宣工作,努力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

  一是着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基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四观”(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两论”(唯物论、无神论),在反分裂斗争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认识统一、表里如一、态度坚决、步调一致。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广泛开展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坚持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深化“四坚持”、“三热爱”和新旧西藏对比、“感党恩、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坚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精神动力。大力实施“西新工程”,推进党报党刊“村村通”、“寺寺通”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寺寺通”,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文化阵地,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确保党中央的声音、形象在全区12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上听得到、看得到。

  二是着力壮大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娱乐市场、演艺市场、艺术品市场、出版发行市场、版权交易市场,逐步建立权威的藏民族文化艺术产品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出版物、艺术品、数字电影院线、演出剧目等营销网络。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十二五”期间建设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拉萨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以唐卡、哈达制作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打造10家骨干文化企业集团。加强文化精品创作,启动重大题材文艺工程、美术工程、西藏金曲工程,推动一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题材、西藏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现实健康向上生活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推出大型实景演出《文成公主》,实施《大美西藏》百幅唐卡创新工程。大力支持文艺团体和个人进行文艺创作,大型民族歌舞《魅力西藏》、革命历史题材话剧《解放,解放!》、舞蹈《江河忆》等一大批艺术创作在国内赛事中获奖,《中国地域文化统揽·西藏卷》历时5年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团终审。“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逐步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三是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自治区、地市、县区、乡镇、村(居)五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到“十二五”末实现7地市全部有图书馆、群艺馆、数字电影院,每个县(边境口岸)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电影院、新华书店,每个乡镇(农林场)有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电影放映,有一名政策宣讲员。做大做强地方主流媒体,推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积极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实施千村文化设备配置、千村送戏巡演、千名文化人才培养、千村百乡感党恩跟党走西藏今昔展览“四千工程”,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着力加强优秀民族文化保护。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保护,全面启动重点文物维修保护项目、抢救性文物保护工程和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做好文物普查、鉴定、登记、征集、建档、抢救工作。实施“西藏爱国历史文化发掘工程”,规划建设中国唐卡艺术博物馆,推动西藏打造全国唐卡艺术中心、藏医药文化中心、藏民族歌舞文化中心、藏民族民俗手工艺品中心和国际藏学研究中心。

  五是着力抓好新兴媒体建设这个阵地。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成立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负责的互联网工作党工委,在所有具备条件的网站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派驻2—3名党建指导员,实现全区互联网党建工作全覆盖。加快完善自治区、地市、县区三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不断壮大网上正面声音,严厉打击网上渗透破坏、造谣传谣、恶意炒作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整治虚假信息、网络侵权等网上信息传播乱象,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引导格局。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