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十三五”规划前瞻
李伦
//www.workercn.cn2015-07-28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时。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当前,应如何分析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国内国际形势?“十三五”规划又该怎样具体地展开?社科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

  “十三五规划”是2016年至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文森在《中国青年报》撰文说,这一五年规划的实施结束期,具有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意义不同寻常。

  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将比2010年再翻一番,从而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将进一步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的落脚点和核心,也是实现这一届中共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重承诺,其意义十分重要。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到2020年年末,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要基本见效,336项改革得到落实,就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将更加定型、更加成熟。

  到2020年,我们国家在经过前面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两个30年之后,按照社会发展新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我们将进入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阶段的第三个30年。

  正是因为2020年将汇集着这三个重要时点,它不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具有标志性意义,也将为下一个30年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国际经济环境于我有利

  谢德春、张岸元在《人民日报》刊文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较“十二五”期间将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有所回升,国际市场孕育诸多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至2019年,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速将由“十二五”期间的3.59%提高至4.05%,提高0.4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红利”国家经济将成为新的增长亮点。东南亚、南亚、非洲以及中东国家都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比如,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的劳动人口数量要到2042年才达到峰值。“人口红利”将给这些经济体带来强劲增长动力。

  “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增速将小幅提高,国际市场将进一步活跃,从而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世界经济增速提高有利于我国扩大外需。这对于一些产能富余行业尤为重要。根据世界经济增长与我国相关产品出口的历史弹性关系测算,世界经济增速提高0.46个百分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可望提高1.27个百分点,钢铁出口增速将提高1.05个百分点,建材出口增速将提高1.02个百分点。

  “人口红利”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有利于我国发挥比较优势。我国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积累的工业化、城镇化运作模式、技术能力、管理经验,对“人口红利”国家较为适用。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强大施工作业能力的海外投放。其大幅增加的钢铁、建材等资本密集型产品需求,也将为我国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一轮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组织变革将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鉴于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庞大市场规模,“十三五”期间,我国作为全球新兴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地位不会改变。在新一轮科技创新推动下,互联网将系统性改造传统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式、生产型服务业运营模式以及大众消费模式。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几乎与世界最先进水平同步,将为我国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供新的机遇和途径。

  “十三五”期间要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变化趋势

  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在《光明日报》刊文提出,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保持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步伐,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经济新常态在“十三五”期间会依然持续,变化的会是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速度、结构调整的步伐要比“十二五”末期快,创新驱动的力度要比“十二五”末期大。

  “十三五”期间要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变化趋势,因势利导,驾驭、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重要途径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攻方向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上升。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环节是优化产业结构,要通过市场的作用和企业兼并重组等形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压缩产能过剩产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服务业,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要求从要素投入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着力提高要素生产率。人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因素,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把创新积极性激发出来,调动起来。企业是创新活动的细胞,要更多支持创新型企业、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尽快形成新增长点和驱动力。创新必须转化为经济有效增长和发展,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十三五”有六方面的经济发展目标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分析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主要的发展目标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保持经济中高增长和宏观经济稳定。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GDP水平逐步接近高收入国家,进入较高收入富裕型社会阶段。

  2、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大力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工业化基本实现,工业结构明显优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服务贸易占总贸易比重也相应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3、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7件;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积极培育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4、区域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切实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推进城镇体系优化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人口。

  5、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通过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培育中国经济竞争的新优势,打造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6、改革不断深化。“十三五”时期是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的协调统一。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