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解读中央巡视组的“狠话”
李佳 臧岚
//www.workercn.cn2015-09-23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中央巡视组“狠话”的大量使用,显示的是凛然正气,表达的是党中央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坚定态度和创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坚强决心,“狠话”将成为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振、作风文风为之一新的强有力要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经开展了六轮巡视,每次巡视都将反馈意见和整改情况向全社会通报,大大提高了纪检工作的透明度。在对腐败问题的言语表达上,中央巡视组一改以往纪检监察报告大而化之甚至语焉不详的文风,频频使用犀利的“狠话”:从“利用职权谋取利益”“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到“靠钢吃钢”“靠山吃山”“蚕食、围猎国有资产”;从“选人用人制度不够健全”,到“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带病提拔”“内部招聘”;从“作风不够深入”“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到“自由散漫甚至腐化堕落”……这些“狠话”一针见血,直指腐败问题的要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下我们以三年来中央巡视组的85份巡视报告为研究对象,探讨“狠话”的言语风格和社会反响。

  “狠话”的言语风格

  “狠话”之“狠”,既体现在内容上的实事求是、不遮不掩,也体现在表达方式上的清新质朴、精炼深刻,具体有以下四点。

  (1)用字精炼,铿锵有力。每篇巡视报告篇幅都不长,省去了官话、套话,不唱赞歌,采用精炼、犀利的措辞直奔主题。表达手段上,一方面大量使用四字格,其中既有“吃里扒外”“弄虚作假”“贵买贱卖”“损公肥私”等成语,也有“带病提拔”“权利寻租”“利益输送”“关联交易”等直击要害的新提法。四字格的内部结构也很有讲究,如多用联合结构,且内部常用互为反义的语素相互对举,如上文提到的“吃里扒外”,“里”“外”对举,“损公肥私”,“损”“肥”,“公”“私”对举,意义上对比鲜明,形式上对称简洁,使表达掷地有声,突显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禁而不绝”“失之于软”“失之于散”“失之于宽”等文言表达也大大增强了巡视报告的庄重色彩和震慑效果。在有限的篇幅内,精炼的措辞让巡视报告内容更加简洁深刻,从粗放的把脉到精准的扫描,“狠话”让“反腐”二字更加铿锵有力。

  (2)善用新词,准确反映新问题。当前反腐工作情况复杂,有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精准地加以描述必须在表达上有所创新。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全新的提法,如中央巡视组向浙江省反馈巡视情况时首创“一家两制”的说法,用来描述一个家庭中既有在体制内担任公职的人,也有在体制外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彼此形成利益输送共同体这一新生腐败形式;又如2015年第一轮巡视工作中,针对中国移动公司的问题,中央巡视组首提“寄生性家族式利益共同体”这一概念,用来描述寄生于大型国有企业之中、为各自的家族利益达成一定的分配共识、用“共赢”方式蚕食国有资产的全新腐败形式。二是旧词新用,如“掮客”一词,本指旧社会替人介绍买卖并从中赚取佣金的人,巡视报告用来称呼聚敛钱财、沦为权钱中介的腐败分子:“寻租”一词本指为垄断社会资源、获取垄断利润所从事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巡视报告用来形容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这些提法既突显了腐败现象的严重性,也表明了巡视组客观定性、不予遮掩的立场。

  (3)活用群众语言,文风朴实“接地气”。巡视报告不是用“高大上”的理论和空洞的概念来教训人,而是采用“接地气”的表述风格,如“带病上岗”“中梗阻”等巧妙比喻,“挂帅不出征”“打干亲”等俗话俚语,用“大白话”“大实话”让报告浅显易懂、更接地气。这一方面体现了巡视工作的途径是“从群众中来”。“公款旅游”“公款打高尔夫”“靠钢吃钢”“以钢谋私”等“大白话”的背后,蕴含了无数细致缜密的调查,说明“狠话”是针对具体问题的“量身定做”,言之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巡视工作的目的是“到群众中去”。“退而不休”“花钱办证”“与私企老板绑定”“潜规则”等“大实话”,让人民群众听得懂、摸得着,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反腐工作的信心。

  (4)“狠”中有度,让反腐有理有节。“狠话”虽“狠”,但并不随意武断、言过其实。从“狠话”针对的对象范围来看,不是要“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而是剑指有问题的“个别领导”“个别干部”;在“狠话”的具体用词方面,也是既讲原则,又把准尺度。如“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盲目投资非电行业”“业务人员奖金畸高”等表述,一方面用贬义词直指问题,表达了巡视组对相关乱象的严正立场,另一方面也用“不到位”“盲目”“畸”等词语对语义加以限制,表明了巡视组对现象性质的认定区别了程度,留有余地。这种“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狠话”,无疑表明反腐工作有理有节、实事求是。

  “狠话”的社会反应

  在中央厉行反腐的今天,社会各界对巡视组“狠话”都表现出极高的关注,以下我们分别从搜索热度、人群分布和转载密度三方面加以观察。

  (1)搜索热度高。以巡视报告中出现的“虚与委蛇”和“掮客”为例,这两个词在日常生活中都较少使用,在巡视组2015年6月16日使用之前,关注度一直较低,“虚与委蛇”一词百度指数的均值仅为660,“掮客”一词略高,为977.而在2015年6月16日中央第十二巡视组首次使用这两个词的当日,其百度指数即分别上升至1144和1738,次日更飙升至6681和4608的高点。关键词搜索指数是大众心理的温度计和晴雨表,“虚与委蛇”与“掮客”两个词关注度的激增,充分证明了巡视组“狠话”在全社会激荡出的影响力。

  (2)关注人群较集中。对“狠话”关注的人群,既有着一般网络检索人群的共性,如性别分布上男性远高于女性、地域分布上东部沿海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等,又在年龄结构上有着独特的个性。百度指数将网络检索人群的年龄划分为19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以及50岁以上五段,网络检索人群的分布一般集中于20-29岁和30-39岁两个年龄段,所占比例总体上势均力敌,如对“阅兵”的搜索,两个年龄段所占比例分别为37%和42%。但考察典型的“狠话”,如“文山会海”“虚与委蛇”“一岗双责”“红顶中介”,两个年龄段对这些词语的搜索所占比例分别为32%、54%,26%、42%,15%、57%,19%、70%。可见30-39岁人群的关注度远高于20-29岁及其他年龄段人群,而该年龄段人群恰为70后和80后,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领导干部的中坚力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狠话”在当今重要人群中引起了高度关注,其震慑、警示的作用已经显现。

  (3)转载频度高。被高频度转载的相关新闻,不仅包括中央巡视组分批发布的巡视报告,还包括对其内容和言语风格的评论。如署名文章《巡视语言之变》最初发表于读者群较小的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但发表之后迅速被转载,超过两百余次,其中既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主流网络媒体,也包括网易、腾讯、搜狐、澎湃等网络新闻门户,还有许多地方性新闻、纪检监察和党建网站。这充分证明,巡视报告“狠话”的影响力已实现从中央到地方、从主流媒体到网络媒体的全覆盖。

  “狠话”的各种评析

  各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巡视组“狠话”不仅高度关注,而且也有很多解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主要看法。

  (1)“狠话”有背景。2015年2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的《巡视组的“狠话”敲响的是“警钟”》一文和2014年11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表的《反腐“千里眼”架起“显微镜”》的网评认为,巡视组频放“狠话”,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纪检监察部门对公众反腐期待的正面回应。

  (2)“狠话”有深意。2015年2月12日发表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巡视组反馈频放狠话有何深意》一文和2015年2月12日发表于齐鲁晚报的《巡视讲“狠话”,反腐必有霹雳手段》一文认为,巡视组频放“狠话”,既是对不收手、不收敛者的警示告诫和有力震慑,更释放出反腐工作将力度不减、深入推进的决心。

  (3)“狠话”昭示新逻辑。2015年6月18日发表在《京华时报》的《巡视清单新提法昭示反腐逻辑》和2015年2月25日自媒体评论员廖宝平在百度百家发表的《这轮国企反腐,不会下手留情》等文章认为,巡视组“狠话”一方面给予了被巡视者以强大压力,促使其整改彻底,以揪出“大老虎”并形成威慑作用;另一方面也昭示了反腐的新逻辑,当前或今后的反腐工作可能会根据新提法下猛药、出重拳,对旧问题零容忍,对新问题不纵容。

  (4)“狠话”形成新风格。2014年11月6日发表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题为《巡视语言之变》和2015年6月18日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巡视组狠话直面央企腐败与作风问题的底气》等文章指出,巡视语言使用大量新词语和“狠话”,让巡视语言风格一新,从委婉模糊到直言不讳,从抽象概括变得翔实具体,从点到为止变得犀利尖锐,直指要害痛点,刚正不阿之气溢于言表。

  总之,“狠话”的大量使用,显示的是凛然正气,表达的是党中央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坚定态度和创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坚强决心。有理由相信,“狠话”将成为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振、作风文风为之一新的强有力要素,其作用不可低估。(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