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尔肯江·吐拉洪
//www.workercn.cn2015-10-08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国家安全。自治区成立60年来,新疆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尚需澄清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不断深化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打牢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十分重要而紧迫。

  树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新理念。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邃的眼光、更务实的态度,认真梳理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种不利、消极、有害因素,采取扎实有效的手段逐一加以解决。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内涵丰富。从内容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意识、现代意识教育等。从过程看,既有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认知教育,也有解决知行不一问题的情感教育。从结构看,涵盖教育普及、实践体验、进步创建三个相互关联贯通的方面。因此,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仅要从涉及民族关系的领域去认识,注重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大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等互帮互助活动,而且要放到社会整体、工作全局中加以谋划,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民族团结教育大格局。澄清模糊认识,肃清敌对势力所宣扬的各种有害观点对群众的侵蚀影响,是当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首先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

  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平等。当前,敌对势力借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大肆蛊惑煽动欺骗群众,挑拨破坏民族关系,渗透民族分裂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复杂严峻。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积极有效地加以应对。民族平等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不断加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地域分布、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条件各异,因此,不同民族成员在财富占有、社会地位、生存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别、差距、差异,不仅在新疆、在中国,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客观存在。有人把发展过程中民族间存在的差异、差别误认为是民族不平等,这是对民族平等认识上的偏差。民族之间客观存在的发展差距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不是民族问题,也不属于民族平等范畴。

  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决定了民族问题往往与经济政治问题相互交织,易受现实与历史、国内与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民族问题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现实生活中发生在不同民族个别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问题不是民族问题,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不是民族问题,暴力恐怖活动更不是民族问题。决不能将宗教问题混同于民族问题。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由于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的不同,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和矛盾。对于这些现象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区分矛盾性质,坚持法律、制度、政策、规则面前一律平等,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民族问题,更不能归结为党的民族政策,上升为民族间的对立和对抗。

  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在现实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是相互的,交流交融不是“汉化”,不是把少数民族融没了,而是在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各民族的优点、长处为大家所共享,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从而使得共同点增多了,共同利益增多了,相互认同感增强了。因此,交融不是要取消民族间的差异性,更不是要消灭哪个民族,而是各民族共生共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民族交往交流的增多,会极大地促进民族交融,这是历史发展大趋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民族共同因素不断增多的同时,民族特点、民族差异依然长期存在。要坚持尊重民族差异而不强化差异,保持民族特性而不强化特性,在保护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多样性中增强共同性、包容性。

  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及宗教问题具有历史性、复杂性、民族性、群众性、国际性等特点。任何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在内,都是一个人的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因此,宗教信仰也不是一个民族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宗教不能与民族划等号,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是全民信仰宗教的,更不能说这些民族的成员天生就是宗教信徒。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混淆宗教与民族的界限,将宗教信仰与民族身份等同起来,将宗教作为民族的本质属性和根本标志,为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准备条件、培育土壤,进而打着民族的旗号、披着宗教的外衣,宣扬宗教极端思想,鼓吹民族分裂主义,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其罪恶目的就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妄图把新疆从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坚持和倡导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相反。今天的新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疆,人们的思想行为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是以宪法和法律来规范的,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这就决定了任何势力、任何人都不得鼓吹“教大于法”,把宗教教义作为群众行为规范的标准要求,也决不允许任何势力、任何人借宗教之名干预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

  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我国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民族传统文化只有不断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才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封闭、保守、僵化,拒绝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拒绝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拒绝接受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就必然导致落后,导致文化的消失,最终导致民族的消亡。任何一种势力企图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企图“开倒车”,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会被人民所抛弃,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工作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工作的思想基础,才能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凝聚、汇集起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向心力和正能量。(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塔城地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