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新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四大特征
田训龙
//www.workercn.cn2016-02-0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一届党中央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部署,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国家治理思想。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着“啃硬骨头”和“涉险滩”的复杂局面,必须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保障。具体而言,新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执政理念升华创新。从管制、管理到治理,既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党不断求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逻辑主线。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就在不断探索怎样加快建设和全面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党运用国家管制手段在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了成功,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制度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建设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党逐步利用计划、沟通、协调、控制、指导等管理手段,使社会各系统协调有序、良性运行,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架构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入研判国内外形势之后,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所谓国家治理现代化,指的是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在一个既定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管理社会政治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满足公众需要,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沟通方式的平行化、执行机制的自愿化,意味着官民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治,意味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最佳状态。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党的执政理念升华创新的重要标志。

  体系架构健全完备。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内在地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核心内容。其中,国家治理体系是一整套紧密联系、互相协调的国家制度,涵盖着对七大领域的治理,即经济领域的市场治理、政治行政领域的政府治理、文化领域的文化和思想道德治理、社会领域的社会治理和实施基层群众自治、生态文明领域的生态治理、国防建设领域的军队治理、党的建设的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能力则涉及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以及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的能力。可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方面。有了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反之,只有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因此,国家治理的七大领域、十方面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较为全面地覆盖到国家治理每个层次和环节,架构起了一个有机、协调、动态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

  价值内核清晰明确。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主心骨”,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充分展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在国家层面的具体取向和内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充分展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在社会层面的具体取向和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充分展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在公民层面的具体取向和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土壤,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高扬主流价值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反映了公众的共同期待,也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身就是一种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直观体现。西方国家在传播其“自由、平等、博爱”价值观时具有优势,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真正贯穿于国家治理体系的设计、实施、保障等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兴国之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灵魂。有了核心价值观这一“基本内核”的价值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就更加明确而坚定。

  提升路径辩证统一。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没有现成范例可参照,没有现成模式来遵循,需要从古今中外的国家发展经验中汲取智慧。一方面,作为有着绵延不绝文明史的东方古国,中国人在遥远的古代,就开始思考和实践治国理政这样重大的政治命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要实现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必须认真学习西方的先进治理理念和经验,深入反思其教训和挫折,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这一注重扬弃辩证思维为新时期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确了基本路径。首先,做到“有主张”。即要立足于我国自身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割断与本国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也不能割断与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和社会主义国家已有的实践之间的联系,要善于从中国历史进程中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历程中,吸收国家治理的合理因素,坚持已经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再者,做到“有定力”,就是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政治原则,把握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好走稳自己的路。西方国家现代化起步较早,对于先发现代国家治理经验理应学习借鉴,但我们在参考借鉴时,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排斥拒绝,而是要在高度自信的基础上,充分地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模式、治理观念和治理方法,并进行中国式的吸收、转化和运用。(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