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用自律与问责净化政治生态
曹玉娟
//www.workercn.cn2016-02-04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自律守初心,问责强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扣廉洁自律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新思路、新举措,塑造了用严明的政治规矩正本清源、用严格的纪律处分惩腐祛邪的新气象,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坚守梦想、固守本色、除陋去邪的政治气魄。特别是《准则》与《条例》的出台,既为全体党员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也为广大干部画出了一条知敬畏、存戒惧的“高压线”,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开辟了净化政治生态的新局面。

  一、自律与问责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利器”

  政治生态是政党枝繁叶茂的根系,而自律与问责则是营养与约束根系的土壤。翻阅党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正是凭藉着铁的纪律和硬的问责,营造出以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务实进取、艰苦奋斗等精神特质的政治生态,促使党在千锤百炼中从小走向大、从弱走向强,并成长为一个强大的执政党。从党的第一个纲领到第一部党章,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延安整风运动,从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三讲教育”,从“先进性教育”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国共产党每一阶段的跨越,无一不是依靠严明的政治纪律与铁面的政治问责保持着纯洁的生态,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引领中国军队与人民走过千难万险的长征之路、抗战之路、解放之路与建设之路,并正在走向富强之路。建党90多年的历程充分证明:自律与问责分别从导航与护航两大维度筑起确保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的“护城墙”,是党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法宝,更是净化政治生态、建设“理想之国”的“利剑”。

  二、面对党建新常态,自律与问责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

  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多代人的长期奋斗,会出现诸多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新考验、新挑战与新博弈。尤其是当前,大国崛起的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进入阵痛期,新一轮改革步入深水区,党的建设理念、建设心态、建设重点、建设形式、建设环境等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新矛盾。一些与党纪党章相对立的“潜规则”野蛮生长,不少理想信念迷失的党员干部被“潜规则”绑架,“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私情大于公义”、“任性优于组织”,甚至一边吃着党的饭、一边砸着党的锅。这种自律上的缺失,导致本位主义阳奉阴违、“小圈子”盘根错节、“团团伙伙”结成势力,并在出台政策、执行决策上打折扣、耍太极、做选择,甚至直接左右决策、阻塞政令、损伤政府公信力。新常态阶段,党面临的形势越严峻,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自律导航、问责护航,着力再造政治新生态,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围绕“五个必须”,严守自律与问责的“罗盘”

  适应新常态要有新认识、新要求、新行动、新招数。打造以从严治党为核心的党建新常态,必须把纪律与规矩提至突出地位,用新常态、新标准来诊断政治生态建设中的新形势、新问题与新任务,用自律的“罗盘”与问责的“标尺”准确把握政治生态重构的力点、支点与要点,建立体现政治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问责机制。具体来说,应抓好五个“必须”。

  必须注重终身学习,以新的认识对待自律。学习是重塑精神家园的重要法宝,也是更新理念、开拓视野、获取外部新知的根本途径。不学习思想巨著,信仰逐渐淡薄;不学习新事物,知识逐渐老化;不学习党纪法规,思想上没有了是非界限;不学习时事,认识上没有了敏锐。而且,学习不是一时一刻,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要终极一生,注重终身修为与持续进取。党建新常态要求党员干部通过不间断的自我学习、相互学习,以新的认识及时拂去“心灵雾霾”,并通过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及时治好自己的病灶,不断提升自律能力。

  必须立足新变化,以新的状态适应准则。新变化呼唤新状态。从新党情新时势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摆正心态、调整姿态,以新状态适应要求更严格、管理更精细、监督更切实的党建新常态。一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蓬勃朝气,特别要破除思维定势,脱离对过去习惯的依赖,要有从细从严从紧的准备。二是保持率先垂范的浩然底气,以区别于普通群众的严肃态度、严谨工作、严格标准去践行准则,勇立时代最前沿。三是保持锐意创新的昂扬锐气,把工作当追求,以良好的工作状态不打折扣地落实使命。

  必须狠治“四风”,以严的要求落实问责。“四风”整治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维持,事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解决。近年来,在高压态势下,“四风”问题更加隐蔽,由“地上”转入“地下”,并出现了新变种、新“花样”。因此,应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整治“四风”问题。一方面,持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重问责,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典型案件“问责”进展的曝光,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与此同时,将作风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廉洁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以“实实在在的问责”促进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的作风转变”。

  必须击碎“圈子”文化,以实的举措严明用人纪律。“圈子”流风必致“塌方式腐败”“系统性违纪”,严重败坏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史无前例的反腐,“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出了“石油帮”“山西帮”“秘书帮”“政法帮”等一个个或明或暗、或松散或紧密的“帮派”“团伙”,政治生态为之一清,“圈子文化”毒瘤得以有效切割。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今,明目张胆的“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团团伙伙”虽难有生存空间,但打“擦边球”的“关系圈”仍然为数不少,利用群众投票绑架民主的“拉票圈”依然极为普遍,致使英才不举、小人得志、人心涣散。“圈子”屡禁不绝,根子在于纪律不严、问责不力。因此,要做到防微杜渐,必须从严明用人纪律和责任追究抓起,让任用任免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一是增强选人用人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破除操作环节的神秘化和封闭性,公开竞聘程序、评委计分,杜绝“暗箱操作。二是提高民主质量。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针对随意投票、盲目投票和投人情票、投关系票、拉票贿选等现象,优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程序设计,防止民意失真失实。三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用人违规违纪查处制度,建立健全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责任制和干部决策责任制等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对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违规违纪者付出高昂的代价。

  必须接受群众监督,以公开透明实化社会约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的自律与问责不能脱离群众的监督,政治生态的净化也不能没有群众力量的制衡。为此,严明党的纪律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一是推进各项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述效、民意测评、民主考核、任职公示等制度,有效扭转党员领导干部监督中存在的虚化、弱化、客套化的现象。二是完善违纪问题发现机制,拓展群众举报渠道,设监督员接待室和专线电话,织密群众监督之网,提高违纪行为发现率。三是建立一套有利于群众监督的利益导向机制,实行有奖如实举报,让实施监督行为的人员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同时,注重发挥舆论监督的群众威力。(作者为广西社科院副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