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司法为民才显法治力量与温度
理观
//www.workercn.cn2016-03-15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两高”报告在历年两会中都备受关注。今年,报告中有一大亮点,就是“以案说法”。20起典型案件出现在了报告中,几乎都与民生主题密切相关。用法治维护民生福祉,从中不难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与温度。

  福喜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王少宝等44人销售假药案、彩石山庄项目案、腾格里沙漠污染环境案、首例“斑马线罚款案”……从“舌尖上的安全”到购房者的权益,从生态环境治理到安全文明驾驶,有的是个体案件,有的涉及一个群体的利益,有的关乎生存环境。不管大小,每个案件背后既有法律的惩戒作用,也体现了法治文明的进步,更以实际行动证明依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法治的刚性逐步体现出民生的热度。

  用法律的利剑来惩处不法行为,维护公平正义,这是时代的担当,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从“两高”报告中可以发现,严惩各类刑事犯罪、严惩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严惩网络犯罪等,每一个稍显宏观的总结背后,其实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对正当权益的呼唤和对公平正义的伸张。而老百姓对法律的信仰、对司法机关的肯定,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的。少一些冤假错案、多一些权益保障,少一些司法障碍、多一些便民服务,法律的正义才更能贴近群众。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不是一句空话,更应该在实际作为中见真章。每每提及至此,人们不免都会因为自身或朋友遇到的个中纠纷而感慨,有的视法律为一杆公平秤,有的把法律当成伤人的剑。一些案件破不了,案件判了执行难,法律诉讼成本高,司法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甚至一些不专业、不负责的司法行为,给某些家庭带来了伤害、给社会增加了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好司法案件的公平正义问题,需要疏通司法体系的毛细血管。

  面对新情况、破解老问题,需要用创新的手段开辟新路子,用改革的方法释放公平的力量。过去一年,最高人民法院推动了65项改革举措,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23件司法责任制等改革文件并开展12项公益诉讼试点。2016年,“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主线更加清晰,不管是体制的改革举措,还是诸如加快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的建设,都是在探索一条更有效的制度化途径,对法律公平的呵护也值得期待。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从这个意义上说,司法为民就是要增加人民群众法律正义的“获得感”。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在这个生命线背后写着一个大大的“人”字。于细节中见真作为,也于真作为中透出公仆心。面向“十三五”时期,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用法律保障这一宏图顺利变成现实,任重而道远。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