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让绿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
刘红梅
//www.workercn.cn2016-03-28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绿色,生机勃勃,与生态紧密相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今时代,绿色发展已成为青海助力综合实力提升和参与竞争的新优势,“生活方式绿色化”亦应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指南之一。让绿色变成一种生活态度,让绿色消费成为生活主张,渗透到城乡的每个角落,自觉将勤俭节约、低碳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贯穿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生活方式绿色化是每个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尽管大多数人已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也深知哪些行为会产生负能量,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以贯之地做到知行合一,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基本生活习惯,还需要我们好好努力。

  践行绿色生活,共建幸福美丽城镇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地付诸行动。从“大处”讲,抓好此项工作需要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协调联动,让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建设与科学发展要求同频共振,与改善民生步伐齐头并进,与促进和谐目标合拍相应;具体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则需要我们坚持并坚守科学节俭、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绿色化”的细节和持续化的耐心来推动生产、装点生活。

  个人自律应该是生活方式绿色化的主调,也就是说,促使生态环境日趋向好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一位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面对环境问题,与其抱怨,不如积极行动起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养成绿色生活的日常行为和习惯,时刻秉持节约优先,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严格自律,从小事着手,逐步培育生活方式绿色化的良好习惯。只有力戒奢侈消费和不合理消费,才能树立人人、事事、时时崇尚、倡导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强化生活方式绿色化意识,就要通过在衣、食、住、行、游等各个领域的绿色消费选择,倒逼绿色生产,为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贡献力量。就要以自身主动参与和模范践行,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崇尚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逐步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让绿色装点我们的生活,浸润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

  绿色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当今人们对品质生活的一种现实追求。城镇是人口集聚的空间载体。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城镇化,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就要树立绿色理念,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彰显风貌。要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把山、河、林、湖等生态元素融入城镇建设,使山、水、城、人融为一体。因此,坚持生态文明,就是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模式。

  切实树立“绿色化”生活理念,就要着力解决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层次问题———生态文化问题。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绿色生活就有朴素认识,人们也一直在践行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活理念。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抱朴见素、少私寡欲”,荀子的“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孟子的“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留下的宝贵财富。要依托深厚的生态文化传统和民间保护自然环境的风俗传承,大力发展绿色文化,创作一批优秀绿色题材作品,建设一批绿色展览馆、体验馆和文化创意基地,把绿色理念融入到工业、建筑、服装设计中。要推进绿色文化传播,善于运用新媒体普及生态知识,讲好生态故事,宣传生态法规,营造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绿色人文风尚。

  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农村、进公共场所等活动。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加大绿色产品研发力度,鼓励购买绿色消费品,倡导绿色交通出行,建立绿色回收体系,注重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形成绿色低碳、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城市生活的常态。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坚持激励引导与惩戒兼顾,让人们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违法。如此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热爱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作者单位:中共西宁市委党校)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