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跳出“模式之争”看中国式民主
燕继荣
//www.workercn.cn2016-07-25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要符合本国国情这一深刻道理。

  从民主制度诞生之日起,关于民主的实质就存在诸多争议。这些争议主要源于人们对于民主概念的不同理解,而这些不同的理解通常表现为基于理想与现实、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结果与过程、制度与政策不同视角所形成的民主观念的分歧和冲突。

  实际上,民主可以从价值角度和实践角度两个方面来讨论。从价值层面看,民主坚守的是公共事务“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这种理念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拓展。通常所谓的“民主是个好东西”,其实就是在价值层面上而言的。

  从实践层面看,民主体现为一系列制度形式和实现过程,处于不断调适和完善之中。民主也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进程,由于民主要件的“不完备”,或者由于实行了不合时宜的制度形式,或者因为人们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制度形式,民主过程也会表现出种种乱象。通常所谓“民主的失败”,其实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从民主价值和民主实践的二维视角来分析,民主价值是统一的和共同的,而保障和实现民主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却存在多样性和差异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西方所谓的“民主模式”之争,其实不应该是民主的价值之争,只能算作民主的制度之争,也即围绕民主的制度形式和实施过程而展开的争论。

  民主是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从中国的历史现实来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其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坚持以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各种形式推动党派联合,充分发挥革命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整合了社会各阶层的革命力量,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并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民主协商方式建立了新中国。

  我们对于民主实现形式通常表述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投票之前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根据民主实现方式的不同,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区别开来,这样的划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表明,一方面中国的政治形态追求民主的理念和精神,中国的民主实践应当成为世界民主政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的民主实践不会简单照搬移植别国的政治模式,而是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特定发展阶段出发,探索一套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的人民民主制度。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被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民主依然被认定为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所坚持的核心价值之一。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民主建设的表述不难看出,中国民主建设的方向和任务在于:让既有的政治制度,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更好地发挥有效作用;让协商民主发扬光大,进一步拓展民意沟通、民意表达、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的新渠道和新方式;让公权力受到约束,保证它们能够对人民负责,依法施政并接受公众监督;让公民的各项权利得到落实而免受任意侵害。(作者为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