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海南发展优势
高佃恭
//www.workercn.cn2016-09-14来源:海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发展建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对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生命线,深刻认识和维护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指示精神的要求,也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海南要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之路,谱好美丽中国海南新篇章。

  守护好海南生态“金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海南要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13亿中国人民守好这片良好的生态环境净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仅指明了海南未来的发展路径,更是对海南在全国一盘棋中的地位、作用给予了清晰定位。全省上下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对海南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努力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海南应有的贡献。

  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海南生态环境质量长期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到“十二五”末,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9%,全省94.2%的监测河流和83.3%的监测湖库水质符合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全省68.3%的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数平均浓度相当于世卫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的4至6倍。海南所有的这些优势和特点,都是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拓展而来。只有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各类生态资源,才能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从而真正发挥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优势。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三大目标”,以及将海南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的“三大愿景”,既需要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人居环境,也需要打造符合全域旅游要求的城乡景观风貌,还需要创新开发特色生态产品。这就要求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不断培育壮大生态经济,进一步提升重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

  将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当前,海南要依托全国惟一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以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基础,以培育壮大生态经济为重要抓手,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谱写美丽中国海南新篇章。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新格局。完善生态保育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中部山区热带雨林为绿色生态核心区,以重要的水库、湖泊为生态支点,以自然山脊及河流为廊道,以生态岸段和海域为支撑的生态空间格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六类产业园区和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布局和建设,做好中部山区生态经济和全省海洋经济发展部署。按照“全岛同城、区域一体、梯度推进、城园互动、产城融合”的思路,全力推进“海澄文”和“大三亚”两大综合经济圈建设,统筹推进全域旅游。

  构建生态保护与建设新体系。统筹海陆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强化森林、海洋、城市、农田、湿地河湖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一是继续推进绿化宝岛行动,积极申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森林公园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二是巩固海岸带专项整治成果,加强近岸海域及海岸带生态恢复,强化南海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海岛、岛礁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上岛旅游人数和频率。在生态脆弱和敏感的海域设立海洋特别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是持续深化城市内河(湖)、黑臭水体、固废垃圾等综合整治,探索开展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试点,科学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实现海南城镇绿色化、生态化、智慧化转型;四是严守基本农田红线,着力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五是完善湿地、河湖保护管理体系,探索流域环境质量合同管理模式,强化重要水源地、重点流域和湿地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

  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约束新任务。围绕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双要求”,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工业污染、农业及城乡生活面源污染和移动源污染防治,全面完成“十三五”环境保护任务目标,确保空气、主要江河湖库水质、主要近岸水质、土壤环境质量长期保持优良态势并处于全国一流。积极创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完成国家节能减碳的目标任务。

  培育形成生态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入挖掘全省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进一步优化全省生态人居环境,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努力将海洋经济、林下经济、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域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养老养生等培育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实施中部山区交通畅通和森林保护及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工程,完善中部山区重要干线公路和滨海旅游公路的旅游服务功能;积极推广新能源示范应用,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城市综合体的生态化建设工程,打造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加强城区立体绿化,建设一批城郊公园、湿地公园等,全面提升城乡生态人居环境品质。

  搭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新平台。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推进琼海、万宁、儋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落实保亭、乐东国家重点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文明生态村建设成果。全力推进海南低碳省试点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低碳城镇、园区、景区、社区、建筑试点示范项目。

  实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新突破。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重点做好省域规划与各市县总体规划以及旅游区、开发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之间的统筹衔接。加快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点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指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离任审计范围。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环境产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自主减排,探索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制度,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探索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强生态立法,尽快出台《海南省生态环境补偿条例》等相关法规规章。(作者单位: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