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廉洁齐家:涵养优良作风之要
黄红平
//www.workercn.cn2016-10-27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积淀千年不变的价值共识。领导干部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其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检验领导干部作风过硬与否的重要表现,影响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明确要求广大领导干部以廉洁齐家涵养优良作风。

  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积淀千年不变的价值共识。领导干部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领导干部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检验其作风过硬与否的重要表现,影响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廉洁齐家的逻辑依据

  传统家风的历史启示。中国的家风文化历史悠久,最早萌芽于五帝时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据记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至少有120种,包括《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纵览历史圣贤,莫不看重家风建设,培育优良家风,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许多戒贪戒奢的忠告、倡导清白的家训,都是当下领导干部廉洁齐家的精神遗产。如清官包拯生前立下家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据《宋史》记载,包拯一生重言教,更重身教,其地位“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养成清廉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借用三句古训:“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心术不可得罪于天下,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劝诫领导干部重视家风建设,言之凿凿,发人深思。

  党内法规的内在要求。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家风建设,要求领导干部既要管好自己,又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亲属。毛泽东曾说:“如果我们党员队伍中出现了先为自己办事的人,那就毫不客气地把他开除出革命队伍去。”改革开放之初,党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强调指出:“坚决克服一部分领导干部中为自己和家属谋求特殊待遇的恶劣倾向”,严禁利用职权为家属亲友在升学、转学、晋级、就业和出国等方面谋求特殊照顾。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不仅要“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而且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与之配套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不少条款涉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为其立了规矩、划了界线。廉洁齐家成为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反腐实践的现实考量。领导干部家风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窗口”,也是观察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当前,党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应该说有着具体的现实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甚至“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譬如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之流,秉持“官本位”“封妻荫子”的腐朽观念,奉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陋习陈规,为家人和亲朋谋取私利大开方便之门。这些问题表明,领导干部廉洁齐家是反腐败链条上的重要环节。

  廉洁齐家的核心范畴

  建立平等互助、情投意合的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这种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私有制社会婚姻制度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男女平等的家庭夫妻关系作出大胆的设想:“这一代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这一代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在社会主义中国,领导干部廉洁齐家首先要建立平等互助、情投意合的夫妻关系。这种夫妻关系是基于正确的权力价值观和权力道德观。领导干部拥有的公共权力源于人民,也应服务于人民。作为领导干部的人生伴侣,配偶要在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上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古语曰:“妻贤夫祸少”。妻若不贤,夫必招祸。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往往可以看到“贪内助”活跃的身影,薄熙来、苏荣、白恩培、李春城等人的贪腐堕落,均与其妻子暗合支援、推波助澜密不可分。

  建立既养且教、爱而不溺的亲子关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负有培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应该成为培育人的能手,使得孩子的性格、才智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发展,才会使家庭生活充满温馨。培育好家风,关键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马克思认为,在对子女的培育过程中,不仅需要“社会的责任”,父母榜样作用至关重要。马克思在1873年5月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指出:“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这是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这种情感,既有父母子女的亲情体现,更是一种共产主义事业的传承。父母疼爱子女,乃人之常情,世界上没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子女的,但不能过于溺爱,否则会贻误孩子终生。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经常教育其子刘德成学会“走捷径”“傍大款”,直到后来奉行“老子台前办事,儿子幕后收钱”。这样的言传身教注定父子双双入狱的下场。父母之爱子则应为之计深远,对孩子做到严而不狎。

  建立公私分明、于情于理的亲友关系。中国历来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或血缘、或地缘、或姻亲,形成一张张复杂的亲友关系网。如何对待亲友的求情托事,是徇私枉法,还是秉公用权又不失情理,经常考验一个领导干部廉洁齐家的智慧。对此,毛岸英的阐述极有说服力,他说:对自己的近亲,每个人“是有一层特别感情的,一种血缘、家族有关的深厚感情的”,“这种特别感情,共产党不仅不否认,而且更加巩固并努力倡导它走向正确的与人民利益相符合的有利于人民的途径”,“但如果这种特别感情超出了私人范围并与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共产党是坚决站在后者方面的,即大义灭亲亦在所不惜”。在当下中国,领导干部都是党的干部,而不是哪个人的家臣,也决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如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纵容、袒护其胞弟刘志祥在铁路系统上演一幕幕的贪腐怪剧。因此,领导干部对待亲朋好友,要讲感情,但更应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谨慎用权,做到事出公心、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廉洁齐家的实现策略

  传承红色家风。红色家风凝聚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经验与智慧,充满着革命家庭的亲情与关爱,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是当下领导干部廉洁齐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譬如毛泽东一生对子女、家属和亲友严格要求,始终强调要与老百姓一样,不允许搞特殊化,堪称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建设的楷模。再譬如,陈云为亲人定下“三不准”:一是不准家人搭乘他的车;二是不准家人接触他看的文件;三是不准家人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红色家风彰显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风骨,对革命后代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正是因为长期受父辈所传承的红色家风的熏陶,使习近平总书记“具有爱国主义和忠于信仰的基因”,养成过硬作风。

  做到身体力行。“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家风好不好,其实取决于作为家庭核心成员的领导干部。身教重于言传,说到不如做到。可以设想,如果领导干部做“两面人”,在家庭生活中说一套、做一套,圣贤其言、狗彘其行,在外一个样、回家一个样,则子孙小辈亦会阳奉阴违,以破坏制度、营私舞弊为乐。相反,如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正如“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自然就会带动整个家庭营造出向上向善的道德氛围,培育出和谐健康的家庭风气。领导干部廉洁齐家,一方面要“严”字当头,正己修身,加强党性修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另一方面要管得住、管得好家庭成员,清晰区分公与私、纪与情、荣与辱三对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可纵容、默许配偶和子女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

  确立介入制度。建设好家风,单靠领导干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的自觉,显然不现实。实践证明,领导干部要实现廉洁齐家,固然要发扬领导干部的自律,但还必须具有实际约束力的监管制度的介入,在他律上做足功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精神,要深入完善防止利益冲突、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等制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要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纳入绩效考评,作为提拔使用、晋级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要拓宽监督渠道,使领导干部广泛接受群众、媒体及社会监督;要加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其家属参与其中案件的查办力度,督促领导干部管家治家。(作者系南通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