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准确领会把握精髓
陈宏
//www.workercn.cn2018-01-23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孙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坚强堡垒,对于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组织的组织力高低,领导者和组织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选人用人要“坚持事业为上”。要把“事业为上”作为培养选拔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着力建设一支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新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突出抓好“第一书记”选派和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

  让基层党组织始终充满活力、富于创造力

  党的基层组织要提升组织力,就要锲而不舍地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始终是一池活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层党组织要提升组织力,就要在增强活力、增强创造力上下功夫。要活化“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和活动的方式,要由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思想教育,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让党员由被动参加,变为主动融入。要创新基层党务工作者保障机制,在社区、农村和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积极探索党务工作者职业化或派驻式做法,逐步将上述人员的补贴、工资纳入财政统发,以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要适应党员流动性日益增强的特点,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党员信息植入居民身份证,并对党员实行积分制度,通过了解党员身份信息的动态情况,掌握每个党员学习、工作、交纳党费、参加活动、发挥作用等情况。

  把制度建设贯穿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

  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党风廉政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工作,都有党内的制度的约束,都有思想和行为的底线遵循,有效解决基层干部中存在的“小官大贪”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建责任考核体系,采取“党建+”的考核模式,建立健全和完善“三同步”考核法。要把基层党组织在行使单位人事考核权、征得同意权、评优否决权和重大决策建议权等情况纳入对单位社会评价的内容,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地位是否得到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好以上率下作用,特别是要在经费保障方面,要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向基层倾斜。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委书记)

  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崔艳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全部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高度概括,明确了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引领全局的总蓝图、谋划工作的总坐标。

  伟大梦想是新时代汇聚民族精神和力量的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近代以来,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进行了各种斗争和尝试,但终究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悲惨的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之发生了根本改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96年来,党带领人民走过了救国、兴国之路,正走在强国的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巨考验。要抓住机遇战胜考验,就必须凝聚全民族的精神意志,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伟大梦想符合了全民族的普遍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产生出强大的聚合力和驱动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有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领下,我们党要针对国家发展出现的新情况、社会产生的新问题、人民追求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模式和重点,确保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带领人民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迈进,最终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

  伟大斗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战斗品格的彰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一论断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伟大斗争规律的深刻认识,充分体现了推进伟大斗争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中国共产党是在波澜壮阔的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是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党。纵观党走过的历程,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历经千难万险,攻克无数难关,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党领导全国人民克服前进中艰难险阻,战胜各种考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战斗品格。党的十九大召开标志着我们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随着新征程的开启,还有众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需要应对,党必须保持一贯的战斗品格和斗争态势,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克服一切贪图享乐、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新的伟大斗争去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伟大工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伟大工程是新时代党发展壮大的关键。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从创建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使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迈进,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遵循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的总要求。作为国家全部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人民核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统筹推进各项建设全面发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伟大事业是新时代党带领人民谋求幸福生活的前行之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至今近四十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力阔步迈进。伟大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聚焦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两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可以看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展望新时代,伟大事业与中华民族未来走向息息相关,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需要我们这代人义无反顾、坚定执着地往前推进。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克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我们党存在的核心意义和价值所在。为此,我们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不断拓展伟大梦想的实现路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

  赵春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除了物质生活外,在核心价值、意识形态、思想道德、文艺、审美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着力解决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底。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传承,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与智慧。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构建文化引导力、影响力、凝聚力,就应该大胆地借鉴和汲取,以厚植社会主义文化根底。首先,要汲取传统官德与官僚体制智慧中的精华部分,滋养现代官德、官制。除此之外,还要借鉴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智慧与传统礼乐教化智慧中的精华,这不仅要汲取传统礼制观念,而且要汲取传统教民化民的诗教观念。无论是宋代的朱熹,还是明代的王阳明,尽管在思想观念上有理学与心学的分疏,但在为政目标上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以兴学校、明教化为先,注重宣传儒家教化思想,启迪民智,树立民德。一些地区倡导写村志立村风、编家谱创家训和开展社区(乡村)大讲堂的做法,不失为一种富有现代意义的尝试。

  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红色基因。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的奋斗史、苦斗史,熔铸、淬砺、积淀并最终形成了宝贵的革命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将会成为一种红色基因,为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建构注入无穷活力。这就要求,第一要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现代价值,正确把握理解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联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及内在的一致性。第二要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转化。当前,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否定党史、丑化英雄的言行,除了所谓西方思潮作祟外(如历史虚无主义),革命文化传承与创新转化不够深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建造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老一辈革命家故居等传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外,还要结合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不断创新传播途径,让革命文化、红色基因更具合法性、普遍性和现代性,更加充实可信,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感人肺腑。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否定国史、丑化英雄的不良言行时,自觉说不,自觉进行抵制。

  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增进文化自信和文化活力,加强思想文化的话语权、引导力建构,弘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传承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归根结底,还是要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但促进人自由发展的文化不能是全部的文化,只有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发展。为此,首先必须打造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要培育践行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还要积极培育家庭秩序和现代为政核心价值观。现代为政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结构,其中属于社会政治规范的价值观念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属于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还当属“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其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融入核心价值,特别是公共文化建设。文化自信和构建文化话语权,是贯穿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中的。搞好文化建设,就一定要自觉融入核心价值观,做到深入推进先进文化的培育。

  增强文化说服力与吸引力。在新形势下,能够讲好中华文化,不断增强说服力与吸引力,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讲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讲好五千年文明价值的普遍性,尤其是儒家传统治国理念和制度以及承载的文本文献系统。不仅要向国内讲好,而且要向国外讲好。为此,就要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相关政策保障机制,不断实行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国家软实力不仅包括文化、价值,还包括政策战略和机制。政策战略,包括外交战略在内,既是软实力的来源,还是重要保障。只有文化软实力和战略软实力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优的作用。中国的文化,比如孔子学院对世界各国有软实力,但同时,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外交战略也应当有软实力,二者结合好,才有“巧实力”。

  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激发党、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法治的时代要求

  陈宏刘晨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提法,是“依法治国”的最新表述。这是从我国实际出发,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措施,是把依法治国的理念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基础上做了新的提升、新的总结、新的发展。

  科学立法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首要条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是党的十九大对立法工作提出的非常及时、非常有针对性的要求。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法可依,要求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可供遵循。立法是司法、执法的依据,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龙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环节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只是初步形成,还不完善,切实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仍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坚持立法的科学性,就要求法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国家、社会以及普通公民确立一种规范的行为模式,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坚持立法的民主性,就是要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践行以人为本,贯彻民主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可谓切中要害。在当代法治国家中,立法处于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国家权力的科学配置,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公民权利的有力保障,以及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的正确处理和定位,都需要通过立法来规定和确立,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中,利益主体多变化、多元化,需要法律的维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只有完备、良善的立法,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才能使法治进程顺利推进,才能使社会关系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建成。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一个法治社会,如果说法律得不到普遍的遵守,完全靠执法,靠强制,这个法治社会可以说是比较初级的,或者说是不完备的。对此,一是要提高法律素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是非常必要的。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全民守法,要求公民从内心深处信仰法律,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必须提高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实质是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信仰的结合体,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源泉。二是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法律的实施从政府层面来讲是要做到依法行政;从司法层面来讲,司法要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守护法治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主体框架虽然已经基本确定,但司法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必须有综合配套制度。切实落实司法责任制,同样需要有配套的制度保障。落实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对提高案件的质量、效率,建设高素质司法队伍,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具有决定性影响。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组织保障。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政法工作会上,首次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法治中国”再次做出重大部署,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大亮点,也是党中央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关键举措,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协调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经过30多年的普法工作,各省市县均建立了三级法治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是从顶层设计统一配置资源,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任务,更好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进一步增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合力,将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陈宏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作者刘晨浩单位:上海政法学院)

  学出自信担当写好时代答卷

  祝福恩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以下简称“1·5”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我们党在这个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全党来一个大学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新号召新要求。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了新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基础上,全党全国人民进行艰辛理论探索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新创造的智慧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之源是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延伸和发展。我们从改革开放近40年来历届党代会报告标题的演变,就可以追寻、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讲话中创造性地提出的新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没有成为党的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标题,但已深深地体现和凝结在十二大报告中并成为主题。之后,党的十三大报告,用“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标题,这是首次作为标题,在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党的基本路线等重大理论。党的十四大报告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为题,党的十五大报告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标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标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根本性、创造性的深化。一是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前面加上了“坚定不移”四个字,显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勇气和毅力。二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是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的改变,更是思想的创新,极大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思考的深刻性和责任担当。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实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些理论与实践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依据。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1·5”重要讲话中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给我们党出了一张新时代的考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党在回答这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答卷。

  第一,“全党来一个大学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通过大学习,带动大落实,完成大目标,写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文章,答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答卷。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再出发。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证。

  第三,做“五个过硬”的新时代答案人。习近平总书记在“1·5”重要讲话中对全党特别是对党的高级干部提出了“五个过硬”的新要求,即“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五个过硬”是环环紧扣、缺一不可的体系,体现了新时代党建的新思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新定位,以执政本领为落脚点的新抓手,具有深远的历史视野,深沉的忧患意识,深刻的思想境界、深厚的文化积淀。总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一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用“五个过硬”重塑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气神、硬素质和新本领,答好新时代给我们党出的答卷,一定让人民满意。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