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优化空间格局 实现协调发展
吴净
//www.workercn.cn2015-02-28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更多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政策导向的新思路,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将更加期待制度性红利的释放。对于青岛来说,进一步优化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格局,必将为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释放长久动力,并全面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势,从更高层面和更大视野上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打造青岛经济持续发展的升级版提供强力支撑。

  一、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区域发展的新棋局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由非均衡发展的增长极,通过“梯度转移”及“扩散效应”带动,而逐步走向均衡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所呈现出的不断优化的演进过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客观规律。计划经济时期,基于国防安全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框架是靠“条条”和“块块”均衡编制的一、二、三线的空间格局。改革开放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引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西部区域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随后,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公平优先战略考虑,中国又先后在1999、2003和2004年分别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战略。至此,中国由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空间格局”战略构成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逐渐成形。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更是进入了新棋局谋划和推进时期。四大空间格局战略的继续实施及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引领的空间发展格局将是未来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棋局。这种国内配合国际、国际促进国内的有效对接,以及对跨行政区经济区域内部联动的破解,将释放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为经济升级版的打造提供支撑。

  伴随中国经济运行步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在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速的大背景下,放眼全国,新的增长极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不断扩大,区域联动发展趋势不断显现。作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青岛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龙头,向北可对接京津冀及我国东北地区,向南可连接我国长江三角洲及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向西可通达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中亚五国,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邻近,直接面向亚洲东部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是“一带一路”与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交汇枢纽。同时,瞄准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青岛“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全面聚合了区域发展能量,正逐步释放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潜能。这均为青岛未来发展融入更大范围的内外开放、公平竞争和有序合作的一体化经济区域,进而同全球化接轨,全面融入一体化的全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创造了机遇。

  二、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战略指向

  遵从区域发展客观规律,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全面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青岛必须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优化战略,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市场,从深层次上挖掘经济发展潜力,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由城市群构成的青岛大都市区主体形态,要积极培育和打造若干集优势产业突出、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等于一体,与当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具有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耦合的新增长极,带动周边区域逐步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各区(市)应依据自身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加强互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体系健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产业特色鲜明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同时,要瞄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利用地处陆海丝绸之路交汇处的优势,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深度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要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建设发展机遇,强化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力度,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青岛的城镇化正由快速发展进入稳定优化提升阶段,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青岛将为推进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发挥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应避免对“新型城镇化”的片面化认知,防止急功近利,要充分理解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特定内涵,提升城镇化质量。当前青岛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究其深层原因在于缺乏产业支撑和公共服务供给。因此要注重促进产业和城镇的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城镇产业支撑力;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促进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同时,要注重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步发展,充分利用其发展成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和载体,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劲引擎。此外,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守住“生态”和“发展”两个底线,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努力改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中国空间经济往往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行政区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背景。从国家层面来看,各次空间格局的划定虽是从经济区域的目标出发,却均以行政区划的省、市、区为基本单位来调整;从省市级层面看,也往往是以地级市和县的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来安排。由各个行政区划的主体推进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难题。因此,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上,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既要得益于市场经济释放的巨大活力,也离不开地方政府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执政理念下的积极作为,要充分发挥“两只手作用”,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应依法行政,在公共秩序维护上积极作为,创造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的商业环境。同时,各区(市)级政府应在整体规划指导下统筹联动,通过改革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善于发现和寻找各方的共同利益,以共同利益约束各自行为,对于于己有利、于他方不利的政策和行为要自制,主动沟通平衡,防止破坏统筹联动的恶性竞争。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