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加快“三江两岸”沿线绿色发展的7个建议
涂冬山
//www.workercn.cn2015-05-11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当前国内信息经济风起云涌、全市智慧应用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三江两岸”沿线区域的自然人文优势突显,完全可以通过加快实施“互联网+”计划和深入推进智慧应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区域绿色发展,加快实现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方式转变。

  “三江两岸”沿线具备绿色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是综合环境持续改善。“三江两岸”(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沿线区域是“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体,也是杭州山水人文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五水共治”、城乡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等系列工程的实施,该区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截至去年10月,全市已经启动建设中心村19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249个、风情小镇29个、精品线路28条、精品区块14个。二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三江两岸”沿线天蓝水清、山林茂密,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沿江风光秀美,山、林、湖、溪、岛、雾等景点景色各异、星罗棋布,构成了绮丽秀美的自然风貌。三是历史人文积淀深厚。“三江两岸”沿线人文渊薮,名人辈出。中药鼻祖桐君老人、元代画家黄公望、东汉隐士严子陵、三国东吴孙权,以及当代画家叶浅予、作家郁达夫等都与此地结下不解之缘,留下了厚重的人文积淀。四是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今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现代民宿业的实施意见》,而“三江两岸”沿线吃住行游购娱体系基本完善,具备承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同时,信息经济的加快发展和智慧应用的加快渗透使新兴产业布局摆脱了对城市中心区位的高度依赖,从而使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一流的城市郊区成为创新创业的理想选择。五是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富阳撤市设区将带动沿江区域深度融入主城区。随着杭黄高铁的建成,届时将形成高铁、高速、国道和绿道为主体,快速和慢行系统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路网,为该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目前,富阳的沙洲沿线区块、桐庐的江南区块、建德的三江口区块已成为沿线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

  “三江两岸”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分析

  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也是生态经济,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经济形态。实践表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产业,既能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实现融合互动发展,更能为增强发展后劲和民生保障能力创造条件。当前,沿线的富阳、桐庐、建德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在旅游休闲方面,三地乡村生活体验式旅游景点受到热捧。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桐庐、建德、富阳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6.5%、43.53%和14.26%;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45.84%和16.06%。良好的旅游资源也吸引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在文化创意方面,近年来,三地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均实现15%左右的增长。桐庐文化创意产业园、建德洋溪·逸龙文化创意产业园、富阳富春山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园区项目加快建设。在信息经济智慧应用方面,三地打造了阿里巴巴桐庐产业带、建德产业带和富阳产业带,积极培育本地电商企业。智慧应用逐步普及,如智慧旅游方面,以微信、微博等为载体的“微营销”方式受到青睐,网上售票、网上预订成为旅游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智慧医疗方面,自助挂号、诊间结算、远程诊疗系统等功能逐步扩展延伸,极大方便了当地患者,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患者。

  “三江两岸”沿线区域绿色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如,生态保护、基础建设和产业开发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输血”,产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沿线资源状况缺乏系统梳理,产业发展缺少系统规划,跨县域资源整合机制不够健全,导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两江一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一“国字号”招牌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西湖、千岛湖“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未有根本改变;农村产权制度尚不完善,导致一些“空心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受到限制等。

  加快“三江两岸”沿线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沿江区域发展,要以“三江两岸”为主轴,以杭黄高铁、杭新景高速、320国道和沿江绿道为纽带,以特色潜力区块为重要支点,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人文资源,因地制宜、整合提升,强化资源与产业对接,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智慧经济和绿色产业,形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形成发展合力。持续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加强同“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工作的有效衔接,巩固深化“三江两岸”保护建设成果。进一步充实“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职责,整合提升“三江两岸”沿线旅游休闲资源,打造全域景区,打响整体旅游品牌。

  二是注重规划引领,完善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市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的作用,统筹协调“三江两岸”沿线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商。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制定“三江两岸”沿线产业规划。加强资源与产业的对接,使产业能真正落实到平台、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具体区块。抓住当前阿里巴巴农村发展战略的契机,主动对接“千县万村”计划,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三是搭建渠道平台,加快资源转化。全面开展资源普查,对潜力特色小镇的产业配套条件进行评估。针对适合发展的具体产业进行配对,并通过推介会、对接会和各类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的沟通对接,构建畅通的信息渠道,为吸引企业投资营造声势,为多中选好、好中选优创造条件。

  四是合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用足用好空间资源,特别是用好“三改一拆”盘活的低效发展空间。按照“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循序推进”思路,前期以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条件较为成熟的风情小镇、精品村等为基础,通过政策叠加引导,整合产业要素,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方式多元化打造文创小镇、智慧小镇、金融小镇等新型创业创新平台,加快吸引人才、资本、项目落地,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五是注重大小结合,统筹招商引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统筹招商引资,注重招大引优与培育中小相结合,实现不同规模企业的梯度发展。既要积极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发挥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的引领作用,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也要适应智慧经济布局新需求,促进智慧产业多元化和优势成长型中小企业网络化发展,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增强产业支撑作用。

  六是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以“三江两岸”沿线核心区为改革试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和农村空闲宅基地收购、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引导企业参与区县协作的利益共享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让更多的社会主体、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国有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对“空心村”、国有林场等有开发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运营管理,开发旅游产品。探索多渠道融资途径,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绿道资源出租、名企冠名等方式筹措市场资金。

  七是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承载能力。继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吸引产业集聚、人才集聚。继续深化沿江区域中心村、精品村、风情小镇、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创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保护好山水自然资源。继续大力推进“三改一拆”,盘活存量空间。加强“三江两岸”绿道建设和管理,打通关键节点,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发挥好绿道串珠成链、以链带片的带动功能。(作者:中共杭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