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筑底回升的信心与耐心
徐晓峰
//www.workercn.cn2015-05-21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5月15日,商务部发布《“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力争在2016年底,网上零售额达到5.5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如今,互联网+正在悄然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不久前,笔者的一位朋友拿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选择回到北京中关村当起“创客”,注册成立自己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这只是北京中关村创业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当“创客”成为当前热词,当“创业”成为大众话题,人们越来越感到市场活力的迸发和改革红利的彰显。从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到改革举措的大力推出,从政府简政放权到众创空间的开拓,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到文娱消费的迅猛增长,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活力正在迸发。

  活力源于新一轮改革创新带来的利好。当前,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结构性特征明显。一方面,工业指标出现明显放缓,另一方面,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正在呈现新亮点,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在传统行业需求不足、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体现转型升级特征的产业增长较快,符合消费升级要求的高端、智能、高技术产品快速增长。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已经形成。创新,已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2014年,我国R&D(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超过2%,而按照全球经验,当一国R&D达到2%,将进入创新的高发期——结构调整正朝着我们期盼的目标迈进。

  活力来自于更加均衡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缩小的趋势正在呈现。随着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和“三大战略”带来的重大利好,中西部、长江沿线等地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从一季度数据看,西部的重庆和贵州排名第一,四川和云南增速分别达到了7.4%和7.2%,超过了全国水平。从收入增幅来看,甘肃、新疆、贵州、青海、云南、四川、宁夏、重庆、陕西等西部省区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了全国水平。甘肃增幅最高,达到了10.6%.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了百姓福祉,经济发展蕴含巨大潜力和活力。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信心尤为宝贵。分析判断产业发展形势,必须立足于新常态,既要看总量和速度,更要看结构和趋势。从目前看,农业、服务业、就业总体稳定,民生改善的基础比较稳固;调整转型起步较早的地方成效初显,新兴产业拉动作用增强:“三大战略”全面布局,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新增长极和增长带初露端倪。这体现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是经济筑底企稳的信心之源。而从长远看,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依然存在——城镇化的进程还将持续20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都蕴含巨大增长潜力,最近我们又加入了“绿色化”,这将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因此,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都将带给我们发展的信心。

  改革关键之年,既需要信心,又需要耐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创新动力不足,依靠资金、物质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粗放型增长方式,使本来稀缺的资源环境已不堪重负,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过剩产能,成为中国经济的痼疾。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雪消融需要环境的整体改变,需要时间和过程。这都需要我们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病急乱投医,而应遵循规律、科学调理,使中国经济的肌体慢慢调整到健康的方向。这个过程,要稳住,要淡定。

  近一个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措施。本周,国务院批转《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沿边开放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还拥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除了信心和耐心,我们更要坚定改革的决心。相关部门还需要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只要把握好近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的结合、发展政策和改革举措的结合、国内政策和对外经济战略的结合,就能充分激发各方面积极性,最终实现经济的筑底回升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