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深化改革强动力新常态下稳增长
青岛市社科联、社科院理论学习中心组
//www.workercn.cn2015-09-03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更多

  

  稳增长调结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目标,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三期”叠加是当前我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基于这种认识和基础,我们认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结合青岛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就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换发展动力,努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率先前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深刻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基础上作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战略部署。从战略高度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内涵,领会稳增长调结构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是建成小康社会决定因素。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完善,才能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才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增强社会活力,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依法治国现实基础。我国的法制社会转型与改革进程一直相伴相行,必须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体制改革,从体制上规范和制约权力,加快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建立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律体系,才能为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扫除体制障碍。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是从严治党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完善党的制度,才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进一步细化措施和标准,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改革的牵引作用。

  首先,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实践的关系。青岛市是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建设是全市的中心工作。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市坚持“统筹、创新、开放、生态”的发展理念和原则,经济规模和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上半年也交上了不错的“中考”成绩单。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已经取得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传统的发展模式内生动力正在逐步消退,在面临城镇化潜力、科技创新动力、改革开放红利、市场化活力等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投资出口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环境容量和节能减排空间不足等下行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大胆先行先试,形成“青岛标准”、“青岛样本”,努力推动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其次,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破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要在创新型经济上有突破,就必须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为此,我们要发挥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城市的优势,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努力使青岛占据发展先机,立于不败之地。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释放小微企业和一线员工的创新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全面链接、融入和引领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革命浪潮,提高我市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形成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的新格局。

  促进五位一体,增强改革的协同力。结合我国目前的阶段性特征,要把握和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渐进性、长期性、复杂性、全局性、系统性,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首先,在深化思想认识中增强改革的凝聚力。要强化思想认识,冲破思想观念障碍,增强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要把寻标对标作为破除“红瓦绿树综合症”,创新工作举措的重要方法。要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各界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合力,动态凝聚社会最大公约数,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其次,在完善体制机制中增强改革的原动力。要立足市情民意,践行“三严三实”,推动工作求实效。加强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审批制度改革、财政预算改革等,以此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并推进全方位改革。

  最后,在促进五位一体中增强改革的协同力。要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协调改革的各个方面,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相互衔接和良性互动,要积极释放齐鲁文化厚重底蕴,促进文化发展;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验,致力于打造美丽中国的标杆城市,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

  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培育新常态下长期发展的持久动力

  我国经济新常态,是从追求增长速度向追求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全面性战略思维的转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是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长“换挡提速”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增长动力机制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增长动力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的必然过程。主动适应并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成功实现经济转型,进入新的发展平台,全面持续地提高要素生产率是关键所在。在新的背景下,青岛市应把握好经济走势,走准发展路子。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于结构升级和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创新、海洋和外向型等突出优势,打造经济升级版,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率先前行,为国家经济转型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体现“市场+”,加快市场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在充分发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战略支点城市、国家级新区、蓝色硅谷、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的功能作用条件下,要加快国家自主创新、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等试点工作,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奠定基础。

  统筹市域层面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商,协调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工作,推动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四规合一”。完善市域内企业迁移的财政利益分配机制,鼓励企业在市域内合理流动,形成互惠多赢、有序发展格局。

  推进“互联网+”,打造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中心。

  深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引导制造企业积极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新型业务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开放共享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

  开展智能工厂应用试点示范,开发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实施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新型生产方式。将青岛创造和青岛服务融入青岛制造,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实现青岛制造的高端转型及产业层级的优化提升。

  培育建设产业创新中心。结合自身产业优势,以消费新热点为导向,围绕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创新源泉。

  突出“新技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新的制高点。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握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以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家电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争取成为世界一流的智能家电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顺应制造业竞争向高附加值领域演化的趋势,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发展消费经济,高度关注民生。要顺应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新潮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突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海洋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形成“金融+”,打造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实施差异化金融发展战略,构建与青岛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新模式。把金融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重点加快国家财富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突破财富管理、蓝色金融等核心领域,构建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打造中继型、创新型、特色型金融中心。

  强化“海洋+”,突出蓝色引领,打造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深化政府管理模式改革,按照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一谷两区”三大平台的作用。重点发展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新兴海洋产业,培育形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洋产业集群。以发展文化创意、影视传媒等行业为重点,打造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和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

  要加快建设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和各类海洋科技孵化器,进一步完善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参与实施国家数字海洋工程、海洋蓝色食物计划、深海探测计划等重大海洋科技工程项目,建设海洋科技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孵化与骨干企业培育,打造全国先进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形成“资源集聚地”。

  强化“开放+”,彰显双向开放经济优势,实现经济合理布局。

  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把握好战略结合、内外结合和进出结合,实现优势叠加、双向开放和提高水平,在新一轮开放中继续走在前列。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境外高端产业招商股权并购运作机制,鼓励青岛市有实力的企业创新利用融资租赁和股权投资等方式与国外大企业合作,支持企业并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知名品牌、研发中心,实现产业升级,提升贸易竞争实力。

  要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创新模式,建立扩进口与促消费相结合的政策推进机制。加强与国际采购促进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合作,建立鼓励商贸企业建立境外商品采购服务体系的政策措施。打破内外贸企业经营的差别和阻隔,建立统一的营商模式、结算方式和风险防控机制,打通内外销商品流通对接渠道。

  加快申建中国(青岛)自由贸易港区建设,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贸易转型升级、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打造中韩自贸区前沿中心城市。

  加快对内开放,把丝路沿线地区变成青岛的腹地,建设“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枢纽城市。积极探索山东半岛城市合作工作推进机制,探讨成立战略合作联盟。鼓励企业“跳出青岛看青岛,走向外域求发展”,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确立协同共赢、利益共享的观念,发挥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

  探索“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民营经济强市建设。

  深化创新体制改革,要以创新产业和企业为主体,以创新成果产业化为导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相融合,培育增长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抓好蓝色创新、区域创新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要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创客“三创”行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成为创业的主战场和创客的助推器。同时,抓好众创空间的硬件、软件和配件建设,为创新创业创客提供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落实“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引导,完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机制,健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各项政策配套体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