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认知、把握中国经济的逻辑“风向标”
王新
//www.workercn.cn2015-10-29来源:求是网络版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央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了报告。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6.9%”引发妄加猜疑、改革困难逐渐凸显的大背景下,李克强总理为我国干部“精英”们所做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遭遇了各种风险与挑战,烟消云未散的“国际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的“股市动荡”、三季度GDP增长的“6.9%”,等等,这些中国经济发展的表象不仅引来西方媒体的妄加猜测和刻意攻击,而且引发一些干部和部分群众的悲观情绪。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作为经济学家的李克强总理用科学准确、客观务实、坚定自信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会打消了不切实际的猜测、杞人忧天的焦虑,引发了在场各界专家与干部的阵阵掌声和思想共鸣。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经济困难,还是预防经济风险,前提逻辑就是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经济认知观。从认知判断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当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与成绩;从推动发展的视角来看,国内方面,我们就要拥有新状态,实现发展与改革的“双赢”;国际方面,我们就要展现新姿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实现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不断践行中国的国际责任与世界担当。

  适应新常态就是要认识“困难与成绩的有机统一”。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形势,可以用‘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可低估’来概括,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克难攻坚。”这就是对认知中国经济形势的最佳判断和给力分析。一方面,我们必须正视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其一,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转型规律来看,在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会出现一定的增速下滑与指标回落,这是发展规律、演进规则和转型要义,这对任何国家的转型与发展都是绕不过的“坎”、转不过的“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主动适应这个“大逻辑”;其二,“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对我国影响加深,与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形成叠加,实体经济困难加大,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这又给中国经济发展增加了“负面因素”。另一方面,困难不能掩盖成绩,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通过加强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实施稳定市场的有效措施,既积极化解‘难’、努力巩固‘稳’,又不断扩大‘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符合预期,新的动能加速孕育形成,就业扩大、收入增长和环境改善给群众带来实惠”,可以说,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之下,我们更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新潜力、新动力和新活力在逐步显现,这就给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风险与挑战树立了信心、提供了保障,可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因此,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这个发展轨道,这种新常态不仅仅是各种困难与潜在风险的交织叠加,也是新的动力和新的契机的孕育、发展与成型。

  拥有新状态就是要实现“发展与改革的有机统一”。面对新常态、面对中国经济的各种问题、面对发展中的诸多焦虑和被抹黑,我们该怎么办?李克强总理强调:“发展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水平排位还很低,家底还不厚实,决不可歇脚停步。”总理的一席话不禁让人想起改革设计师邓小平的至理名言。是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回首中国37年来的发展成就,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近1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国奇迹”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功演绎直接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正确性与科学性。需要注意的的,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发展不再是“大水漫灌”、铺天盖地、热火朝天式的“大发展”,而是要改变经济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效、节约、优化发展。这就凸显了改革的关键地位与重要意义。中国经济在改革中必须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努力实现“双中高”。一方面,要根据客观发展情况做出科学务实的政策改革与调整,提高政策实施的针对性、灵活性与准确性,“合理运用降准、定向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妥善应对和化解风险,促进经济筑基固稳”;另一方面,就要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把财税、金融、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可以说,中国政府在回答经济发展该如何走、怎么办的这个难题时做出了科学的判断、提出了正确的政策、实施了务实的举措,正如韩国LG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朴来正所言:“没必要执著于中国经济增长是否低于7%,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实际内容,中国政府当务之急是解决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政府有能力实现自己的预定经济目标。”

  展现新姿态就是要推动“开放与互利的有机统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牵动着全球发展的“神经”。同样的道理,在面对中国经济难题时,我们对外该如何做?“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外贸向‘优进优出’转变,拓展发展新空间”;李克强总理的一席话恰如拨云见雾、画龙点睛,回答了我们的“担心”,也回应了世界的“担忧”。一方面,中国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发展政策,其一,要加大外贸投资力度,提升外贸发展质量,促进引进外资转型升级,推动优质资本走出去,有效缓解国内投资与消费的“低迷”;其二,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战略契机,拓展国际合作平台、深化经济贸易往来、增强人才技术交流,在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去”的同时寻求各国利益契合点与全球合作公约数;其三,要在向世界推广中国经济模式的同时加大对世界先进经济理念与科学技术的学习与借鉴,以此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部分“困惑”。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不是以牺牲他国的利益为代价的,中国的对外发展是平等合作、互利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旋律。各国应该和谐相处、平等相待、互尊互鉴、相互学习。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已不符合时代要求。世界各国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协调行动。”因此,中国在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中要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将世界各国发展路径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灵活务实推进国际合作,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和促进世界文明多样化;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在坚持平等交流、平等合作、平等协作的基础上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不断深入发展;要坚持开拓进取的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要挖掘国际经济的新潜力,又要激发国际贸易的新活力,更要增加世界发展的新动力,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使世界经济早日摆脱“金融雾霾”的笼罩,促进全球经济在健康、和谐的轨道上快速、高效发展。(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人民政府)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