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化解收入不均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
定国
//www.workercn.cn2015-11-17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当市场不能解决这部分人的正常生活时,作为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政府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就成为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重要保障。

  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在于将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它可以为一部分人迅速地创造高收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它又造成收入不均以至贫富差距扩大,总会有一些人因为所在地区、行业居劣势、没有机遇等社会原因、或者个人因素等,最后陷于贫穷,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差距越大。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反映出收入差距明显较大。

  造成这种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调节贫富差距的税收制度还不完善,以至收入高的人纳税比例与其高收入不相称,而且有大量灰色收入并没有纳税,加上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很多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大量侵吞公有财产,在短时间内暴富。当然,除了这些因素外,更多的是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原因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收入差距。想想看,同样一个人,仅仅因为他生在农村,又是西部地区,而且资源贫乏地理条件恶劣,他一年的收入与一个同等劳动力的人工作在东部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多大可想而知。

  如何缩小收入差距解决贫富不均问题,是世界性的课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如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第一次分配,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原则,让每个人有多大能量发挥多大用处,真正实现多劳多得,谁对社会的贡献大,谁获得的利益就大,如果参与市场竞争的起点与规则一致,相信不会有人仇恨比尔·盖茨与乔布斯的惊人的财富,这些财富英雄反而只是成为羡慕和学习的榜样。

  当然,市场有竞争就会有成败,成功的人毕竟少数,大部分人过着平平淡淡的中产生活,更有一部人因为种种原因成为市场的弃儿,挣扎在贫困线上。当市场不能解决这部分人的正常生活时,作为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政府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合理的税收制度,就成为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重要保障,从而公正地实现社会转移支付,让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能够得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

  尽管如此,由于政府的刚性措施与施政能力,即使政府穷尽一切手段,仍会有部分人得不到救济,这个时候,就要发挥社会的力量,即用慈善手段解决第三次分配。因此,政府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培育民间组织,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慈善领域,让更多的人和社会组织参与进来,鼓励并促进自愿的收入再分配。

  十三五规划提倡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其结果就是要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对于那些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来说,政府的作用更显重要,当然除了建立一系列更加公平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于直接给予经济救济外,更主要的是创造条件让这些人自我实现脱贫,如进一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对于那些贫困人群来说,最大的困境就是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他们的脱贫才有希望。

  这就要求政府尽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公平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以及解决地区间不均衡发展。(作者系文化学者)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