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www.workercn.cn2016-01-05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守住民生底线 共享发展成果

——七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科学引导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预期,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在推进结构性改革中,用积极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守住民生底线,更好地发挥其人民群众“安全网”、社会运行“稳定器”的作用,使惠民生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防风险相互协调、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近年来国际经济走势偏弱、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能实现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重在托底的社会政策功不可没。今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实际增速超GDP增速;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环境逐步改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三张基本民生保障网已经织就……正是这些,让我们有底气应对经济增速放缓,有胆气啃改革硬骨头,有决心去产能去库存、推进结构调整,有余力追求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将社会政策牢牢定位在托底上,把民生建设的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全文阅读

 

加大力度推动改革举措落地

——六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五大政策支柱的总体思路。其中,必须做到改革政策要实。只有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结构性改革才能不断取得新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加持续平稳、健康有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已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关口。如何巩固我国经济来之不易的向好局面,积极化解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稳定增长扫清障碍,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全文阅读

 

做活微观 托稳宏观

——五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微观经济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发展的“推进器”。做活微观、提质增效对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和部署“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通过放活政策做活微观经济,充分释放生产消费活力和内部增长潜能,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放活微观政策是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做好新常态下经济工作,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本届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先手棋”,国务院部门大规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进了“历史博物馆”……一系列重大举措皆意在于此。只有让引导微观经济的各项政策在“活”字上做足文章,多做宏观引导,少行微观干预,才能真正放开市场主体的手脚。(全文阅读

 

准确定位产业政策大方向

——四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特别强调“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这抓住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准确定位产业政策的大方向,才能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加快形成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定位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方向,往往就决定什么样的产业结构。产业政策扶持哪些领域、支持哪些领域,哪些领域就容易获得发展先机、迈出更快步伐。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支持“三来一补”等产业,直接助力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发展。这些年,产业政策明显向服务业倾斜,“三产快于二产”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现在,我国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供给体系不断改善,但仍存在着三次产业结构失衡、部分产能严重过剩、先进制造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亟须把产业政策的大方向准确定位到结构性改革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全文阅读

 

宏观政策稳字当头

——三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五大政策支柱,首要是“宏观政策要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宏观政策提出的具体要求,释放出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的重要信号。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左膀右臂”,两者实施主体不同、分工各有侧重,同时又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具有内在的协作逻辑。通过综合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提高政府调控水平,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宏观政策上强调一个“稳”字,目的就是为了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宏观政策之“稳”保结构性改革之“进”。(全文阅读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明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给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对症“药方”。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要把这个“方子”用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所以重要,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供给体系未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拦路虎”。从投资方面看,有些产业的投资已经达到饱和峰值,中低端产品过剩严重,传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在递减。从消费方面看,过去的供给体系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现在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了,但供给没有跟上变化,产品的品质、品种、规格、安全性等远远满足不了变化了的消费需求。这也是近些年“海淘热”涌现的深层原因。从出口方面来看,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具有外向型,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部需求明显减少,迫切需要供给体系做出改变。可以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全文阅读

 

深刻认识把握新常态大逻辑

——一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三五”规划建议审议通过,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信号。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科学判断中国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主动作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战略选择,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做好新时期经济社会工作的纲领性思想,对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认识新常态要到位。首先是正确认识经济增速,真正理解增速逐步放缓是客观发展使然,是符合国际经验所支持的经济发展规律。由此,才能驱散“经济悲观论”的雾霾,摆脱“速度依赖症”的困扰,避免加大刺激手段、强行推高经济,防止矛盾进一步积累拖延甚至引发诸多风险。其次要看到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再平衡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例如农业、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上升;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企业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等等。在这些升降起伏之中,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和退出,先进生产力不断生长和扩张,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这些都是客观趋势,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全文阅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