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沈阳装备“走出去”: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输出
梁启东
//www.workercn.cn2016-02-14来源:沈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沈阳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占整个工业总量的一半以上。装备兴,则沈阳工业兴;装备强,则沈阳经济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之下,沈阳要加快装备制造业对外合作步伐,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走出富有沈阳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基地振兴之路。

  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意义重大

  推动沈阳装备“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沈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需求。沈阳装备走出去,不仅有利于破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沈阳经济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迈进的重大机遇。

  沈阳装备“走出去”,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受国内外需求结构变化冲击,中国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但产能过剩从来都是相对的,一个产业在此处过剩,在彼处可能短缺;某种产品在此处饱和,在彼处可能紧俏。沈阳装备“走出去”,扩展国际市场,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

  沈阳装备“走出去”,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和结构调整大战略。在迈入高成本时代,中国受到来自东南亚新兴制造业集聚区和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的双重压力,“世界工厂”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挑战,一方面是转变外贸方式,获得对外贸易新优势;另一方面,就是向投资输出国转变。要想获得先机,必须转变对外经济合作方式,由产品输出变为产业输出,由重点招商引资变为重点对外投资。

  沈阳装备“走出去”,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时机。走出去是沈阳装备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市,必须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提升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

  沈阳装备“走出去”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沈阳装备“走出去”的过程肯定不会是一路坦途。由于在国内市场受到的保护较多,因此大量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会发现和国内的环境大不相同,这种环境的差异带来极大的挑战。这些需要沈阳的企业和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政治壁垒。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路上首先遇到的是非经济因素的巨大干扰和阻挠,我们的企业对此可能准备不足。目前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有各种各样的市场管制,甚至比在国内的监管更加详细,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各种“不公平”审查,随意否决中国的对外直投项目。中国企业对此往往准备不足。

  标准壁垒。当前国际市场的标准一般采用欧美标准,由西方监理公司负责监理,中国企业常处于受人牵制的被动局面,技术效应和经济效益难以“名利双收”。“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只能被动适应既有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大大增加了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为实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发达国家正在制订更多的标准,如环保标准、技术标准等,在非关税壁垒中占了60%以上。

  融资模式差异。中国的成套设备、工程建设具备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金融体制远远落后于需要,使得我国企业的设备和技术的优势无法施展,融资难、融资贵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问题最为突出。融资方面,当地的银行有当地的标准,就跟中国的贷款有中国的标准一样,它的这些标准涉及法律、专利、环保、劳务用工,这些方面是中国企业在过去没有遇到过的。

  知识产权壁垒。在传统的壁垒措施不断限制的情况下,国家对市场的保护更多地转向新的壁垒方式,以知识产权特别是利用专利保护形成的壁垒已成为各国的重要壁垒手段。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走出去”最大的风险。而知识产权讲求平衡,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知识产权的实力,这将考验公司法务人员的知识储备。

  绿色壁垒。主要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为由,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实施苛刻的标准,以限制甚至禁止进口的手段和措施。绿色壁垒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

  沈阳装备“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明确投资目标。装备企业“走出去”时,首先应立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走出去”的阶段性目标和规划,不能单纯为走出去而走出去。跨国经营需要一个立体的战略规划,包括区位与产业选择战略、市场竞争战略、企业品牌战略、国际化人才战略等。

  熟悉当地法规。在走出去前要进行形势分析,进行可行性研究,充分调研不同国别的法律体系及各国技术和市场准入标准,对市场潜在风险进行充分预警。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配套服务和指导的力度,在对外投资保护、政策引导、税收、融资、保障制度、信息和咨询服务等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服务,在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中及时提供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市场、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企业协调国际关系。

  优化投资结构。一是重点扶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从外交、金融及政策上向民营企业倾斜,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军海外市场。二是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合作。三是重点扶持企业对欧洲进行投资合作。

  培养高端人才。企业对外投资应注意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注重培养国际化管理队伍,储备人力资源,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招聘等多种形式,培养通晓国际惯例及熟悉国外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形成抱团合作。走出去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对外投资协同效应。不能搞企业之间各自为战、互相杀价,相互依托,优势互补。

  致力资本输出。我国正从“商品出口”转向“资本出口”,对外投资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在当地投资、生产、雇佣员工、创造税收,从而达到以对外投资来避免大规模贸易摩擦的目的。

  完善金融服务。允许跨国经营企业向其境外的企业、项目提供贷款和融资的便利,消除境外投资所有制的限制,在境外投资审核范围中,资金的扶持和国家资源的获得应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破除政策上对境外体制的规模的偏好,要给予新兴产业、成长性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同等的扶持力度。

  沈阳装备“走出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在“走出去”之前,企业就应该把功课做足,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经济状况、现实需求等实际情况,既要发挥自身优势,也要注重本土化,探索多种商业合作模式,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不断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能力。(作者为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