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适应新常态 发展新经济
向晓梅
//www.workercn.cn2016-05-05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新经济。加快发展新经济,是我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思路和发展路径,对于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作用。

  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增长新阶段。从国际环境看,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乏力,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贸易下降,金融风险增加,这些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新常态是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在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特别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因此在我国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加快发展新经济,对于引领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保持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火车头”地位,甚至在当代世界经济竞争中“弯道超越”其他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作用。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主要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包括“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等重要内容。目前对新、旧经济的理解多是从技术角度展开,认为新经济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或者较为先进的商业模式。如果从经济动能转换和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新经济事实上代表的是未来的需求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方向,其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第一产业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

  加快发展新经济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加快发展新经济,将形成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新动力。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通过大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同步建立健全新制度、新体制、新机制,将产生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同时,新动能成长起来,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就能为传统产业增效升级和人员分流创造条件,从而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使传统经济焕发出新动力。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新经济,将为我国追赶发达国家甚至“弯道超车”提供历史机遇。近年来,我国以互联网经济为主要特征和内容的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在互联网购物消费配送、互联网社交微信应用、互联网金融创新等方面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领先优势。加快发展新经济,将巩固和扩大我国互联网经济方面的优势,并培育和形成其他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分享经济、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等新经济的优势,这就为我国“弯道超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大力发展新经济,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战略,将提升存量和做强增量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动力从依靠低端要素驱动向全面的创新驱动转变。采取“互联网+制造”、“两化深度融合”、O2O(线上线下)渠道拓展等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优势行业,使其从低端加工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拓展。瞄准能够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努力研发网络协同制造关键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并推广应用虚拟制造、远程网络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着力寻找全球制造业变革中的新增长点,准确把握新兴产业、科学技术、市场需求的发展动态,抢先布局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物联网基础设备等新兴产业,打造若干全球知名的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培育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促使制造业提高技术含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依托制造业的不断扩大为服务业提供有效需求,带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作者系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社科院产经所所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