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用辩证思维认识供给侧结构改革
彭清
//www.workercn.cn2016-05-12来源: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供给与需求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侧”是指矛盾双方中的某一个方面,“供给侧”与“需求侧”就像硬币的两面,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对立统一关系。

  需求侧的三大要素是投资、消费、出口,俗称“三驾马车”。与之相对应的是供给侧,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这四大要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供给侧”与“需求侧”双方各要素的有效参与和协调配合。作为矛盾双方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供给侧管理强调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来促进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认为是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故而强调通过提高社会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两者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比较侧重于“需求侧”,现在,中央明确要把调控的重点转向供给侧,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短缺现象已不复存在,市场由普遍短缺已转为局部过剩,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低端产品和服务被自然淘汰,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新的发展空间。人们由被动购买同质化的产品到主动追求体现个性化的异质消费,企业再不能盲目扩张规模,而是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订单生产,需求信息与生产厂商的生产能力如何匹配对应,是“供给侧改革”成败的关键。

  经济增速放缓,表面看似没有消费需求,实际是供给方不能满足有效需求。如国内生产的粗钢卖出“白菜价”,而精钢特钢却需大量进口。换言之,就是中国消费的升级换代需求与中国制造未能与时俱进的不相匹配,供给侧矛盾日益突出,供需错配是深层症结。

  对这种结构性失衡开出的药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调整供给侧的结构与质量,增强供给侧方面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积极回应需求侧方面的新变化,解决国人生活和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对中高端产品和高品质服务的迫切需求。

  哲学家拉卡托斯说:“没有哲学的经济学是盲目的,没有经济的哲学是空洞的。”读懂供给侧改革不能没有哲学思维。

  首先,改革来自于矛盾意识即问题意识。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矛盾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问题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问题指向哪里,解决的方案就要指向到哪里。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为了破解结构性失衡而开出的药方。

  其次,坚持辩证思维,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各种矛盾扑面而来,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据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众多问题众多矛盾中摘取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找准突破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供给与需求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正如硬币的两面。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商品匮乏,需求旺盛,需求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在处于买方市场,低端的同质化商品已严重饱和,消费者对于供给方提出了形形色色的个性化要求,当供给方满足不了这些需求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停滞。这种情况下,供给方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改革完善供给结构,才能使供给满足潜在的有效需求。

  要保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动态平衡,需要我们坚持两点论,做好兼顾工作,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但在供给与需求结构中,目前供给矛盾尤其突出,所以,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又要有重点,有侧重,反对平均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辩证法,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针对时弊、着眼长远的治本之道。

  创新是永恒的推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能力是人类生命体自我更新、自我进化的天然性,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复杂转型过程。从供给侧改革入手,推进结构性改革,来升级现有的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才能激发未来增长的新活力。而提高有效供给的根本在于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要有增有减,破旧立新。一是做减法,要破旧,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破“僵尸企业”。二是做加法,要立新,一方面,着力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投资,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使更多中低端产业升级为中高端产业;另一方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引导资源投向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努力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助推实体经济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这一整套的“加减乘除”“破旧立新”的组合拳,需要制度创新和各项鼓励技术研发、创新的政策措施的支持。由此,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文化创新把发展的潜力更好释放出来,有效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难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党校哲学部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