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品质革命:中国制造的下一个风口
聂日明
//www.workercn.cn2016-05-26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越是喧嚣浮躁的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越应该坚持实业报国的梦想。事实上,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一场针对消费升级的产业升级已经蓄势待发。而且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一大批国产品牌,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型路上大步跨进,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未来几年,一场真正的“品质革命”将带来的不仅是消费者的信任,更有中国品牌的荣光

  李克强总理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如何以质量的持续提升,不断增强大众对国产消费品的品质信任度和品牌认可度? 去年以来,“工匠精神”的提法流行于报端,央视推出系列节目 《大国工匠》 阐述职业技能的极致化,今年 《政府工作报告》 首提“工匠精神”,背后都直指“品质革命”。

  中国制造现状反映发展阶段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曾经的中国,火柴、铁钉都无法自行生产,要靠进口,叫“洋火”“洋钉”。如今,除钢铁、煤炭等原材料产品产量雄居全球之冠以外,中国生产的消费品中,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家电、制鞋、服装等产能更占到全球的半数。中国也是世界工厂,产品行销全球。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增速连续19年高于全球出口平均增速,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为2.28万亿美元,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大幅跃升至13.8%,并超过1969年以来发达国家达到的最高出口份额。但中国制造虽大却不强。中国虽然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产业的国家,但各个领域内的全球知名品牌中,来自中国的屈指可数。

  中国制造的现状是中国发展阶段的结果。2001年时,中国人均GDP略超1000美元,刚摆脱低收入国家;15年以后,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低收入时,中国老百姓关注的是温饱问题,商品市场还是卖方市场,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相对较低。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居民消费升级,供给侧也跟着技术改进、产品创新,顺应需求。问题是,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走进中高收入国家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厂商还没有时间应对迎面而来的消费升级,巨大的产能还停留在中低收入以下的消费者需求,对应的就是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和中高端品质产品的供给不足。

  产业升级伴随着优胜劣汰

  “品质革命”既蕴藏企业的市场空间,又指明了产业的升级方向。推进“品质革命”,需要企业家勇于担当。企业家要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以制度保障产品品质,打造百年品牌。但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国内产业升级应对消费升级并非易事。产业升级往往是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发生的,升级的过程一般伴随着优胜劣汰,所有趋于普及化的家电、电子产品,以及轻工、纺织等行业都会经历残酷的价格战和产品的创新迭代。现实中,这些场景的发生受到很多约束。首先是市场准入,手机、汽车等行业发展之初,都是严格限制准入的行业,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及相关国企的利益,大多采用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初衷虽好,但市场被外资品牌占领,国内合资方的技术却没有学会多少。其次是监管思路存在问题,行业监管的目标往往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而是行业稳定或特定企业的利益。2015年5月,空调行业的主要企业曾酝酿价格战,但国家发改委在京召开会议,要求行业厂商和渠道商不得进行价格战。从长远来看,国内厂商不经过价格战的整合,不会主动差异化竞争,也就很难成长出像大金、三菱电机这样的国际品牌。监管目标的错位,是今天中国产品品质不佳的重要原因。

  “品质革命”源于开放和竞争

  “品质革命”何以发生?国务院常务会议说得很明白:各级政府要着力完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首先要完善市场准入,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及目录和不合理收费,严格安全、环保、能耗等条件,支持企业在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大功夫,促进大众消费品创新和有效供给,以竞争倒逼产业升级。比如,手机市场全面开放以后,虽然有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厂商的竞争压力,但国内依然成长出华为、小米等品牌,华为甚至可以自行设计手机芯片,向苹果收取专利费。其次,监管机构要转型,把发展的责任交给市场,专注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所说“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严打假冒伪劣,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同时,强化监管必须对消费者赋权,让消费者可以通过司法救济、高额侵权责任赔偿等手段维护权益、震慑厂商侵权的意图。第三是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引导企业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理,推行产品认证和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严格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越是喧嚣浮躁的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越应该坚持实业报国的梦想。事实上,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一场针对消费升级的产业升级已经蓄势待发。而且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一大批国产品牌,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型路上大步跨进,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未来几年,一场真正的“品质革命”将带来的不仅是消费者的信任,更有中国品牌的荣光。(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