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让现代服务业成为福建发展的“主动力产业”
//www.workercn.cn2016-09-27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56%,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事关发展全局,事关福建未来。如何让现代服务业成为福建发展的“主动力产业”?我们约请了三位专家,分别从互联网+服务业,是我省服务业转型的战略选择;服务业供给侧发力,着力提升居民消费需求;构建我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点等角度,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我省“互联网+服务业”的战略选择

  从2000年以来,福建产业结构演进与全国相比,出现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近十多年全国第二产业比重呈现倒U形走势,而我省第二产业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已由43%上升到52%,第三产业基本在39%上下徘徊。

  但从2013年以来考察,我省第二产业比重出现明显做头迹象,在其连续2年在52%盘整之后,2015年开始向下回落;而第三产业则在长期底部震荡后,出现快速反弹。我省服务业在“十四五”期间有望超过第二产业并占据我省产业的半壁江山,考虑到目前我省人均GDP已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城市化水平接近63%,表明我省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演变的转折点已经出现,主导产业开始从以制造业为主越来越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服务业快速发展,对我省经济影响利弊参半。从利方面看,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资源投入较少,减少节能减排压力,并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生活性服务与生产性服务支撑。但其弊端是,它不同于规模化生产的制造业,多数服务业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必须个人生产、个人消费,即时生产、即时消费,当地生产、当地消费,缺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加上服务业是轻资产性行业,所需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少(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大约为1∶0.7,而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等行业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仅为1∶0.17、1∶0.03和1∶0.24),服务业投资带动力较弱,占比提升会拖累经济增速。根据我们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近六年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占比与GDP增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其占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速要降低0.2个百分点。许多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后,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一个原因就是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所引致。

  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存在两难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升服务业生产效率,其中“互联网+服务业”是一条重要可行路径。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可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跨领域、网络化的协同合作平台,有效突破地域、组织的限制,扩大供给与需求时空半径,大大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同时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移动终端、网络营销、社交平台等新业务、新技术实现与用户精准互动,推进定制化、柔性生产、快速响应,既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个性化制造,也能实现模块化、批量化生产,降低制造、服务成本。发展“互联网+服务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核心是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生产性服务为中心转变,这是当今发达国家促进产业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主要路径,目前跨国公司产品生产创造的价值仅占总价值的1/3左右,而基于产品的服务却占2/3。当前我省制造企业服务化水平普遍偏低,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环节,不具备足够的服务化转型能力,在价值链延伸、提供集成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以及产品定制服务等方面仍有不足。当前要抓住互联网+的重大契机,大力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提升服务性要素在制造业中比重,使研发设计、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商贸物流、金融担保、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全部投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推进制造企业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效益。

  二是电子商务,重点发展跨境电商。我省是外向型经济省份,当前国际贸易依存度已达到40%以上,但多数进出口业务依然采取传统贸易方式,从生产厂家到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交易环节较多,交易成本太高。发展跨境电商,不仅可以使进出口厂商采取B2C(商对客)/P2C(生活服务平台)等模式,直接面对国内外消费者,而且还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实行精准营销和团购活动,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物耗损失。

  三是互联网金融,包括网络银行、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等。腾讯控股的前海微众银行实行网上银行模式,全行没有营业网点,员工几百号,比传统银行少得多,贷款既不需要担保也不要审批,贷款信用等级应用大数据在电脑上自动生成,基础数据来源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十几亿条财务信息和贷款信息。微众银行不仅坏账率较低,而且人均贷款额、人均利润在全国银行系统也是名列前茅。

  四是远程医疗。目前我省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三甲医院2/3以上设在福州,经常人满为患、一床难求,而一些县级医院由于设备技术条件低无人问津。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布,应大力发展远程医疗,以省立、协和等省级医院为重点,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全省有关县级医院链接,建设远程医疗网络,开展远程影像、远程诊断及会诊、远程护理等医疗活动。

  五是远程居家养老。目前中国已经快速进入老年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很大社会问题。根据中国国情与传统习惯,居家养老应为中国养老主要模式。但是随着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因此应该将互联网+引入家庭养老,大力发展远程居家养老。将老年人居家安装电子探头、可穿戴设备等,与医疗养老机构及其子女亲人联网,实施全过程、全天候的监控。

  “十三五”期间是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要求政府适应这些转变,进一步深化改革,要从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快服务业垄断行业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形成公平竞争环境,着力构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创新的市场体系。要抓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服务业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生产基地、营销网络,搭建全球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生产服务型的跨国公司、国际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技术服务、会展、货代等重点领域服务外包发展,进一步整合和调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研发、组织和市场,在更高层次上提升企业竞争能力。(陈明森:福建省委党校产业与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

  服务业供给侧发力 提升居民消费需求

  服务业,亦称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和社会运行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生产行业而言,服务业是润滑剂;对于社会需求而言,服务业是刺激剂。服务业虽然承接的是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但面对的主要是居民这个市场主体,服务业是为居民提供企业的最终产品及服务。因此,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转化为对最终产品与服务的有效需求,是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可以说,居民的有效需求越旺盛,服务业发展越繁荣。

  一、近年服务业发展呈现胶着状态

  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和居民需求水平一直呈现正相关形态:改革开放之前,服务业受到压制,居民的有效需求处于抑制状态;改革开放之后,服务业竞相发展,居民需求也获得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总量持续上升。

  但是在最近几年,服务业的发展出现了“胶着”状态,影响了居民需求的提升。第一,服务业的成本大幅上升。成本低廉本来是服务业的优势,但由于人工费用大幅上升,商铺摊位的租金也连年上涨,而且各种税费的负担也很重,导致服务业的外向竞争力下降了。第二,服务业的利润收窄。由于产业结构的转变,价格管制的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质量有所改善,服务业先进程度提升,使得服务业的市场内部竞争激烈,难以取得高水平利润。第三,服务业内部分化严重。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网购的兴起,直接改变了物流的渠道和服务业的业态,导使部分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衰落,另一部分科技型服务业和现代性服务业升级了。当然,服务业的转型尚未完成,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对服务业的需求。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已占三分之二,但提升还是相对缓慢,服务业转型升级滞后是个原因。目前,服务业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短板,从居民需求的角度来看,尤其突出。其一,部分质高价优的工业品覆盖面狭窄,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科技附加值高,且受居民欢迎的电子产品市场推广不力,以至于居民到外国商场抢购,本国同类产品却滞销;其二,农产品流通方面虽然开设了绿色通道,但到达居民手中的农产品价格仍然虚高;其三,近年热衷于建设大卖场和大超市,但小巷小铺日渐消失,不仅阻塞了商圈微细胞,也使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下降;其四,电商兴起,支付宝等金融手段跟进,对居民消费是个刺激,但品牌性消费升级受到抑制,消费品销售周期和竞争业态极不均衡;其五,服务业和消费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地商业设施和营销手段大同小异,难以提振居民需求;其六,文化休闲旅游消费仍然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城市的夜市经济缺乏文化品位,节假日景区人满为患;其七,教育、医疗、文娱、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改革步伐缓慢,除了政府的公办事业引入市场机制不足之外,民营企业难以进入这些部门,优质产品和服务仍然供不应求;其八,互联网经济兴起,分享、众筹、P-P等方式刺激着居民更多消费需求,但相应的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改革跟进不够。

  二、如何推进服务业供给侧改革

  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改革服务业,创新供给侧,理顺供应链,刺激用户端,应是服务业向前发展的战略取向,同时也是居民消费需求提升的有效途径。怎样推进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促使其提质增效,最终扩大居民消费呢?我认为应该标本兼治,多管齐下,提纲挈领,互相促进才能奏效。

  第一,应精准服务,满足居民消费的偏好需求。供给侧的企业应该瞄准居民的心理偏好、个性偏好、群体偏好的发展趋势,更多提供个性化、异质化、特色化的产品,激发居民的冲动性购买动机,扩大系列性居民消费。

  第二,应有的放矢,满足居民消费的品位需求。现今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当属70后、80后、90后,当今商家首先要深入研究年轻消费群体的品位和兴趣,理解年轻消费群体的真实愿望和购买动机,才能真正占领市场、扩大需求。

  第三,应消除瓶颈,满足居民消费的置业需求。现今国内的中产阶层基本上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一群体,这一群体对生活质量和事业都有较高的期许,因此,要鼓励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消费需求,尤其鼓励居民投资社区养老保健方面的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居民置业持产的渠道,从而提振居民的大宗耐用消费品需求。

  第四,应提升功能,满足居民消费投资动机。有些消费品同时具有消费性与投资性的价值,特别是字画、玉石、金银器、工艺品等等,既有保值性又有增值性,是居民消费的新宠。因此,应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同时完善民间投资的评估、交易、流通机制,确保消费品投资市场稳健发育成长。

  第五,应创设情景,满足居民消费的体验需求。参与或体验将是新时期居民消费的一种需求形式,针对这种需求,可以鼓励商家企业开放研发进程、制造流程、交易过程,让居民在试尝、试用、试玩、试制过程中萌发购买动机,将是扩大居民消费的一个新路径。

  第六,应发展融资信贷机制,满足居民消费的“超前”需求。“超前”需求不是“过度”需求,而是基于生命周期的合理预期而产生的消费动机。目前,中国居民的债务规模总体不高,居民信用体系比较健全,金融部门应规范激励民营信贷机构,鼓励居民合理预设的超前消费,进而提供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强度。

  第七,应追逐潮流,满足居民消费的分享需求。目前,分享经济在国内亦方兴未艾,包括滴滴打车补贴、微信通话免费等。由于互联网的兴起,移动支付方式的流行,技术性认证手段改进增强人们之间的互信,从而使互惠分享方式越来越流行。因此,扩大居民消费一定要借助分享经济发展模式,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价格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居民消费。

  第八,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消费的自尊需求。通过教育而完善自身既是居民的现实需求,也是具有深厚潜力的持续性需求。当前,应试教育的需求比较突出,但技能教育、培训教育等还很缺乏,尤其是个性化辅导、人本化指导、即时性引导的教育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为此,应引入民营企业,并且将民营企业所经营的教育机构转化为法人资质的事业单位,从而扩大民营教育的规模和比重。

  总之,从改善和规范市场供给侧入手,进行制度创新、机制激活,提升市场供应链的效能,进而刺激居民需求,引致居民的潜在需求、本原需求、关联需求,进而提升居民的品位和水平,扩大消费的比率和规模,将是未来中国居民消费市场提升的一条有效途径。(黄家骅: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构建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点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间节点,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推动我国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窗口期。

  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格局。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5%,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0.59%)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8.3%,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6.0%)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在新旧动力转换的“十三五”时期,最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就是实现服务业的增长替代。

  一、“十三五”福建要补服务业的短板

  2010年-2015年,福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从1.47万亿元增加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7%,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从9.3:51.0:39.7调整为8.1:50.9:41.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仍有待提高,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还有待加强。这一方面与福建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薄弱有关;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后福建产业结构调整中,尤其是2002年后福建重化工业发展进入加速期,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所释放出来的空间,主要被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吸纳,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并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受滞于工业的强劲增长,只是窄幅波动。

  服务业是福建的短板,也是福建未来发展的潜力和重点。从“十三五”开局之年来看,今年上半年福建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比GDP增长高1.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41.7%,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稳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总体上看,福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服务业规模有限。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10643.5亿元,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沿海发达省份(广东50.8%、浙江49.8%、江苏48.6%、山东45.3%);第二,服务业结构不尽合理。商贸、餐饮、仓储、邮政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而现代物流、金融、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尤为薄弱,服务业仍处于较低层次结构水平,服务业附加值率比较低;三是服务业的隐形门槛高,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制约服务业的发展。

  二、构建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点

  “十三五”期间,福建面临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迫切任务,关键在于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点。

  目前,对服务业的范畴与分类在理论界尚有争议。从宽泛的意义上分类,可以分为传统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交通、娱乐、餐饮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信息、商业等产业)。也可按照服务的对象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端服务业即提供经济顶层分析与设计、人际关系沟通、机构设置等高端服务;中端服务业即为产业服务,如依托互联网提供的后台服务;低端服务业即直接为人服务,如提供养老、育儿、代购等生活层面的服务。也有将现代服务业按照为生产专业服务和大众生活服务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前者包括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商务服务、节能环保等领域,后者包括文化娱乐、体育、旅游、医疗、教育、养老等。这种对现代服务业的划分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它不仅包括现代经济中催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也包括经由信息技术改造、互联网+融合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传统服务业。这也意味着现代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深化厦门市和福州市鼓楼区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以改革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目前,服务业虽然已经放宽市场准入,但在实际上社会资本很难进入教育、金融、通信、医疗、运输等服务业部门。这就导致一些服务业部门难以通过正常的竞争,提高供给能力、创新供给质量和优化供给效率。事实上,从服务业的特点看,服务业门类繁多,个性化、差异化程度较高,中小企业的灵活性更能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福建要以改革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打破服务业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真正落实国家关于服务业创新发展意见与政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创造各类社会资本平等进入各服务业领域的环境,促进社会资本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二是加强福建自贸试验区与海丝核心区的联动发展,促进双向开放。“双向开放”意味着服务业的开放战略,不应厚此薄彼,而应双向互动、内外兼顾。既要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着力推进物流、金融、商贸、旅游、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对内(民营)开放,也要对外(外资)开放;既要积极吸引境内外现代服务业机构入驻福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也要鼓励有条件的科技、金融等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服务,创建国际营销网络,提升国际资本运作和要素配置能力,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既要以自贸试验区加大服务业对台开放,也要发挥海外侨胞在对外经贸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闽港澳以及与海丝沿线国家现代服务业交流合作新平台,通过放宽服务贸易的准入和投资限制,实现服务要素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自贸试验区与海丝核心区的联动发展,将为福建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发挥福建特色,提高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是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引导服务业空间集聚。当前,跨界融合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将制造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从一个硬件制造商逐步转型为服务供给商,为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一些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服务企业,凭借其研发、设计、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通过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方式嵌入制造企业,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从服务逐步向制造业延伸,形成全产业链。随着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界限日益模糊,彼此跨界与融合互动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走融合发展道路,既可以为福建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也可为福建制造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林红: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