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共识与转型趋势
隋映辉
//www.workercn.cn2015-01-31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更多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交通全网络、全衔接、全畅达的民生工程,也是落实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根本保障,它体现了城乡服务均等、资源共享、公平公正、社会事业发展等一体化,并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优质、价廉、方便、快捷的现代化成果及文明服务。对于青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幸福宜居城市,构筑城乡一体化布局,推进城乡科学发展、全域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共识

  城乡建设,交通先行。“路路顺、村村通”,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得到青岛各级政府及企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也形成了一系列发展共识:有助于实现全域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与实现青岛“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及蓝色发展战略紧密相关。青岛在更高起点上明确城市发展和功能定位,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既面临着推进全域发展及增强城乡一体功能的重要任务,又肩负着破解城乡差距、南北差距、社会民生等瓶颈的制约,加快城乡一体发展的长期而艰巨的使命。必须以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青岛全域发展的引擎,构建城乡均衡、资源共享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以“大交通”助推青岛都市圈拓展,加快宜居幸福现代化城市建设,实现全域发展、蓝色跨越。

  有助于落实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国家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等文件,组织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加快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相关部门将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在规划、资金、土地、路权、财税、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优先选择人口较为密集、公共交通需求量大、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根据交通部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以上。公共汽电车平均营运时速达到15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准点率较2010年提高20%,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5标台以上。青岛作为“公交都市”以及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城市,必须积极推进,加快建设,落实规划,取得实效。

  有助于新型城镇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就要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乡镇村民真正意义上的进城入镇。未来6年,青岛提出推进4个县级市城镇化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六区四市建成区范围内的164个城中村改造,实现32.3万城中村居民市民化,并实现全域城乡公交一体化。目前,虽然部分区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给城乡居民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及社会效益,但各区市发展不平衡、网络不协调、衔接不顺畅、设施不完善、经营不集约、服务不规范、政策不配套等问题仍然突出。

  有助于实现无缝衔接。构筑全域发展、城乡一体格局,要全面实现城乡公交系统规划,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完善城乡之间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城乡交通综合交通枢纽,解决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场站建设滞后、公路网层次结构和建设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公路客运网络化需求、投资结构性偏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构筑多层级、多功能公交网络,建立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铁路、轨道、机场、海港、出租车等交通线路及运行方式无缝衔接、资源共享、方便快捷、安全优质的公交网络新机制。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城乡发展需要,明确城乡公交建设重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城乡公交线网和场 (站);明确与其他交通方式有效对接的线网布局及功能,进一步优化线路资源结构和布局结构。

  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对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进一步改善城镇产业结构,缩小南北差距、城乡差距,实现转型发展、和谐幸福,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国内先进城市,青岛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体制不协调,规划不系统,政策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政策支撑、协调推进,让惠农利民之举真正落实处,见实效。通过建设覆盖城乡的公交网络及配套设施,推进公共交通体系、产业布局、社会服务与城乡空间形态结构、用地功能布局、居住、就业等协调发展,确保城乡居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转型趋势

  随着国内外城乡布局结构调整及科技经济发展,公共交通将加快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向人性化、信息化、生态化、低碳化和网络化发展转型。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加速推动传统运营管理模式的转变:规划由局部网向全程网转变;建设模式由分散式向集约化、系统式转变;运营由单线式向网络化、统筹式转变;监管由粗放型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变;数据资源由信息分散向集中共享转变。

  加大协调发展,构筑持续模式。城市或地区空间布局调整,城市多中心发展,将进一步趋向多中心、组团式、外包化的发展态势。生产、制造、研发、服务等环节开始向周边地区配置,城市发展与周边地区发展出现分流组合、分工协作的配置方式。一些城市的人口、资源、技术及项目加快向周边乡镇地区转移,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伴随服务城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力度,遵循农村与城市、人口与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规律,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

  破除二元格局,实现社会公平。推进新常态背景下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将进一步践行“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破除城乡二元格局,实现社会公平公正。通过明确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公益属性,统筹协调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发展,打破城乡二元交通结构体系,推进公共交通资源的全域覆盖、城乡共享,按照“衔接为主、并轨为辅、合理配置、方便换乘”的原则进行相互补充,共享枢纽站场、公交专用道、沿途停靠站等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实现零距离换乘,满足城乡民众的便捷、舒适、安全与文明出行。

  促进区域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城乡公交一体化将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作为“交通引领城市合理发展”的基础工程,以交通为导向,支撑和引导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与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加就业、改善环境、缓解交通拥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协调,通过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以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促进城乡共同繁荣。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空间布局发生急剧变化,未来区域发展将形成中心城与新型城镇,逐步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的战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互动发展。

  完善无缝衔接,实现资源共享。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与城市交通布局相适应,建设、完善交通换乘枢纽及配置,逐步形成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乡村之间互相贯通的多级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实现城乡运输无缝衔接。通过完善公交一体化网络,形成与城乡公共汽车网络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对接,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发挥网络效益,提高系统效能。加快形成城市、城乡、镇域有机衔接的线网结构,优化城乡公交换乘运行模式,实现城乡公交和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相互衔接、资源共享与全域覆盖。同时,以城乡公交和城市公交的无缝衔接,将基础设施、观光旅游、生态保护、产业投资、村镇建设等全域性的经济社会活动链接起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及民生工程的密切互动与联系。

  强化系统体制,实现统一管理。城乡公交一体化,进一步趋向土地空间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化、系统网络化、服务一体化、管理智能化、建设精细化,并跨界嵌入城市布局、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交通管理等领域。随着城市发展与都市圈扩张,将加快统筹城乡一体的交通管理体制,突破行业、部门的界限,综合谋划全域交通与城市规划、产业园区、农业生态等体制协调问题。通过实施对城乡公交统一管理,形成覆盖城乡一体的交通管理体制。系统解决管理部门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引发的市场分割、无序等问题,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有序衔接、快捷舒适、安全畅通的城乡公交体系。

  依托绿色、智能交通,提升服务能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将加快引入“绿色交通”运营模式与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的新能源汽车,以及出行便捷的智能化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建成具有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内外通达、安全便捷、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着力提升运行监测水平、智能化调度水平、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实现公交行业信息化,完成集群调度系统、行业监管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以GPS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公交智能化平台,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提升应急营运水平。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运营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辅助,全面提升智能化公交综合服务能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