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浙江探索
于新东
//www.workercn.cn2015-08-24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无论是从跳出“政权兴亡周期律”的制胜法宝来看,还是从古希腊神话安泰故事的深刻启迪来说,古今中外、正反事例,无数的经验教训都充分证明着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基层建设事关政权更替、国家兴亡、民族未来、人民福祉,必须摆在盛衰成败的决定性与战略性高度加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重视抓基层、打基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可见,我省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确保浙江发展长治久安之本,是支撑浙江经济全面转型升级之核,是激发浙江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生机活力之源,是决定浙江今后继续走在前列续写新篇章之基。

  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

  这是一个基层牢固、则政权牢固,基层强大、则国家强大,基层富足、则人民富足的时代。对于走在前列的浙江而言,率先探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正是浙江立足时代、放眼未来以再谋新篇的战略之举与关键一招,对浙江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与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全球范围来看,当今世界一些国家频繁发生的政局动荡、政权更迭,其根源就在于基层的失治。在风云多变的国际大背景中,浙江不失时机地提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着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可以说,这是从基础、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顺利进行、成功实现的治本之策。从全国范围的示范性来说,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对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均具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从未来发展来看,如何认识、适应乃至引领新常态,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做出新作为,成为摆在浙江面前的一个事关长远与能否实现可持续飞跃的重大课题。面对新常态,既要更多地倚重顶层设计,但与此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发挥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所谓“知政失者在草野”,问题往往最早暴露在底层、办法也就往往产生于一线。最终战胜当前困难、克服严峻挑战、引领光明前景,勇气、智慧与力量都在基层、在群众。浙江着眼于引领新常态而做出的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举措,是广泛发动基层、激发民间活力、尊重群众智慧的明智之举,极富远见卓识。

  生动实践与发展态势

  浙江堪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既诞生了由资源小省一跃为经济强省的发展奇迹,又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好做法的枫桥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深明“民惟邦本,本固则邦宁”之精义,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总结浙江成功经验,以基层建设来支撑经济发展、以经济成效来进一步服务基层巩固,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一句话,“富民强省”正是浙江成功的最大特色与亮点之一。

  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与深化“八八战略”,以创建平安浙江为主抓手与载体,切实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了全省上下共建和谐社会、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局面。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健全完善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机制,建立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广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主动对接服务“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中心工作,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新做法、新经验,有力地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探究根源,正是由于我们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改进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搭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大发挥。

  时代在发展,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社会在进步,总会提出新的需要与诉求。为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既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如基层建设仍然总体滞后于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又要务实谋划应对压力挑战的对策与举措,如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基层治理机制,完善规范基层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加快培育基层服务社会组织与更好发挥其作用。可以说,一个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浙江形成之时,定是一个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成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浙江诞生之日。

  本质特点与内在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也必须认识、把握、运用客观规律,以指导和提高相关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实践的质量与成效。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在大量观察相关现象、占有相关资料、分析其本质特点基础上,形成指导基层治理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其一,基层治理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性”这一本质特点,因而,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的内在规律。基层治理不是纸上谈兵,是真刀真枪直面解决冲突、矛盾和问题的主战场,在这里,“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奋起实践。唯有学以致用、创新进取,在基层实践的敲打磨练中获得真知灼见、练就真才实学,方可服务基层、推进基层、发展基层。

  其二,基层治理具有十分鲜明的“群众性”这一本质特点,因而,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内在规律。基层治理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群众工作,遵循党的群众路线是根本。面对群众、服务群众,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永恒不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力量源泉与支撑。

  其三,基层治理具有十分鲜明的“针对性”这一本质特点,因而,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遵循“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内在规律。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多样性与广泛性决定了基层治理绝不能平摊均分、广种薄收,必须重点出击、日见其功。基层治理讲究的正是在千丝万缕的繁琐中理出头绪,分清轻重缓急,从而演奏出一曲抑扬顿挫、优美流畅的基层治理交响曲。

  其四,基层治理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性”这一本质特点,因而,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遵循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内在规律。基层治理是一项极具时代性特征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在适应纷繁复杂的外部因素和瞬息万变的发展态势中实现其现代化目标。这就意味着,基层治理的理念、模式、路径、制度、政策等,都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惟其如此,基层治理现代化才能永葆旺盛生机与活力。

  推进模式与操作举措

  浙江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今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来说,就是要切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这一指导思想,创造性地构建起“始终立足党的领导这一个核心,牢牢夯实城区街道与乡镇农村这两大支柱,切实增强向心力、影响力与生命力这三种力量,不断健全创新、激励、保障、长效这四项机制”的“四位一体”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模式与操作举措。

  一个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贯穿于基层治理现代化各个环节、所有领域、全部进程的永恒不变的灵魂与主心骨。在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绝不要羞羞答答,更不要遮遮掩掩,而是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千方百计、细致入微地以进一步打响我们党在社会各界的认可度、美誉度与忠诚度,要理直气壮、充满自信地坚持党的领导。

  两大支柱,就是城市基层与农村基层。这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两大支撑面。基层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基层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关键在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以城乡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治安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推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志愿互助服务制度化和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多样化发展,从而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三种力量,就是向心力、影响力与生命力。向心力是决定基层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既要激发党员干部对基层党组织的向往,也要激发广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向往,以增强基层治理向心力。影响力是衡量基层治理成效的关键指标,其大小强弱取决于基层治理对群众利益维护、保障与改善的程度,时时处处以群众利益为重是扩大基层治理正能量的法宝。生命力则是决定基层治理发展壮大的关键要件。

  四项机制,就是创新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与长效机制。从体制机制入手,促进基层治理的改革创新,基层治理中复杂性、多变性及挑战性才会不断迎刃而解。建立健全基层治理的创新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与长效机制,既有利于产生巨大的现实生产力,又能焕发出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全面推进我省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