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构建城市生态体育走廊
林朝晖
//www.workercn.cn2015-09-14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体育也正由传统的重视共性、重视大规模的单一体育,向重视文化、重视生活方式、重视活动空间环境的多元化体育形式转变,而城市生态体育走廊正是这种新形式的一个重要代表。体育作为休闲、娱乐及健身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城市生态体育走廊建设,对于城市体育发展,满足大众的生态需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生态体育走廊是指在带状地域内整合各项生态体育资源,促进“走廊”(或称绿道、风景道、生态带等)区域内体育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满足人们对体育生态文明的追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体育空间系统形式。从区域的角度,生态体育走廊可分成三类:郊野生态体育走廊、城市生态体育走廊和社区生态体育走廊。生态体育走廊具有生态走廊与体育的双重特征,以及地域性、公益性、休闲性、文化性、综合性等特点。目前,我国一些省市把绿道、生态走廊、休闲走廊、风景道等生态资源,同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健康活动项目结合起来,作为幸福工程与民生工程加以推进。2012年12月,我省制定了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省级绿道3119公里,串联多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各类公园以及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实现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山林、滨水等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的连接,基本形成全省省级绿道网主体框架。目前,我省的城市生态体育走廊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有:生态体育走廊尚未形成独立的业态,多依附于交通走廊、生态走廊、旅游走廊等形式,且多数距居民服务区较远;人们对生态体育走廊活动的认知不足,调查表明,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市民了解此项活动;生态体育走廊休闲活动呈现简单化和规律化,以观光行走、骑车等户外活动为主,项目简单,参与人群较为固定;生态体育走廊空间狭小,一些路段宽度不足1.5米,缺少丰富的休闲设施与服务;生态体育组织与管理缺乏,多种多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管理责任不明确,中间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相关的生态休闲走廊法律法规以及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在环境卫生、安全及经营消费等制度上亟待提高。为此,我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生态体育走廊。

  加强生态体育走廊的整体规划,把休闲产业与生态体育走廊开发相结合,使体育发展能够融入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目标。

  转变城市生态体育走廊发展方式,加强生态体育走廊的真实性建设,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天然材料和先进的生态技术来开发。

  保护生态体育走廊文化特色,开发与保护并重,分析与挖掘生态走廊中的地方特性体育元素。

  逐渐完善生态体育走廊服务体系,要坚持“硬件”和“软件”、保障与服务一起抓的原则,加强生态体育空间的硬件建设,构建生态体育空间服务网络。

  科学制定生态体育走廊活动的环境承载力,评估体育活动的性质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设计生态走廊的活动项目功能分区、活动空间范围的标准等。

  提升生态体育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生态体育文明管理体系,加强基层生态体育管理能力建设,重点推进体育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队伍建设。

  构建城市生态体育走廊良性运作机制以及生态体育法制化建设,建立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开发建设投资基金机制、跨区域生态体育走廊合作机制等。(作者单位:莆田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