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促进公平正义 营造和谐社会
王青峰
//www.workercn.cn2015-09-29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秉持和弘扬公平正义,既是对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的及时回应和认真落实,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弘扬与实际践行。

  只有在健全的制度和合理的规章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才能使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均衡兑取,从而使群众由衷地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能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不断强化廉政建设和公仆意识息息相关。

  只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聚力改革、深化改革的向心力与推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12项基本内容构成的,而公正、平等、法治、和谐、诚信等精神元素则不仅极其重要,且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影响力,直接关系着政府形象、执政效能、民意归属与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营造和谐社会,自然就成为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基本内容。

  公平正义是国泰民安与改革发展的社会基石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而凸显。因为发展具有多元势向和丰富内涵,把蛋糕做大是一回事,而把蛋糕分好则是另一回事。二者既紧密联系,又不可相互替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经过30多年的改革,好吃的肉都吃过了,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言而喻,深化改革的意义也正在于此。秉持和弘扬公平正义,既是对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的及时回应和认真落实,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弘扬与实际践行。

  公平正义既代表了时代的潮声和人民的期盼,又是国家安定与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它从权力、机会、规则等诸多层面,深刻而又客观地反映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情况好不好、执法机关的工作作风正不正、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不到位、反腐倡廉的实际效果明显不明显。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为体现与提升党和政府执政理念与施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公平”一词竟先后出现过20次之多,委实引人瞩目。

  人类社会的历史律动表明,社会公平正义从来就与国家长治久安息息相关。越是太平盛世,人民享有的权利就越充分,社会公平正义的程度也就越高。譬如,宋人曾言“天下之法当与天下共之”,而明人则认为“行于朝廷则为公道,发于士君子则为公论。公道废而后公论兴,公论息则天理灭。”这充分说明公平正义与社稷人生的紧密关联。基于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强调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标识和内在要求,而且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容之一。

  尽管公平正义从来就是社会建设的主旨议题和人民群众的热烈向往,但在实践中它却始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不充分到相对充分,再到极大充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有条件和有可能将这种无限接近推向极致,使公平正义实现最有深度和广度的全方位覆盖。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有一种自省和自觉,那就是在深化改革的整个过程中都一定要高调唱响公平正义,认真奉行公平正义,全面落实公平正义,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我们既已开了一个好头,就更要一步一步地深化下去。

  实现公平正义就要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意味着道义张扬、机会均等、权利平衡,而且还意味着在利益、法律、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公益和福利待遇面前一律平等。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其实就是五个指头向最长看齐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则要看制度是否健全、规章是否合理、程序是否科学、方式是否恰当,特别是能否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只有在健全的制度和合理的规章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才能使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均衡兑取,从而使群众由衷地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为此,就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决不允许”的要求,秉持以“正”为砥、以“公”为则,并以此促成百姓心安、社会平安、国家吉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来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活力与秩序,进而以实实在在的社会效能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实让司法公正从地平线延伸至天际线,真正起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之最后一道防线的基砥作用。

  落实公平正义就要强化廉政建设与公仆意识

  社会公平正义与腐败行为向来就是冰炭不同炉、水火不相容,因为腐败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不惜侵占和牺牲大多数人乃至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反腐败的形势依然相当复杂而严峻。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和资源的人,极易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对立面。故此,一方面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严格践行“三严三实”的政治要求,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体系,使人民群众放心、社会各界满意。

  能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不断强化廉政建设和公仆意识息息相关。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百姓点菜,政府端菜。”总理的话既入木三分地指出了政府工作的服务本质,同时,也要求领导干部强化廉政建设和公仆意识。因为,在当前所面临的互联网时代、微时代与自媒体时代的新形势下,群众的眼睛比过去更加雪亮,群众的耳朵比过去更加灵敏。因而,领导干部要学会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真正从意识深处认识到慎独、慎言、慎行的重要性,既能净口,又能净手;不仅做到观念自觉,而且保证行为自觉,切实保持较强的道德定力、文化定力与政治定力,不说与身份不相符的话、不做与身份不相符的事。

  人民群众是践行和促进公平正义的主体与动力

  践行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诉求源于群众,成果归于群众,监督依靠群众。故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从中汲取强大的驱动力与正能量。领导干部只有具有了廉政品格和公仆意识,才会产生纡尊降贵的行为自觉,才能拉下架子、放下身段,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惊涛骇浪不翻船,千般诱惑不动心。

  营造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马克思有言:“人类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指出:“要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时至今日,实现共同富裕依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不言而喻,深化改革的最主要的使命也正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从物质到精神方面的全面发展和综合需求。故而,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已成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改革的红利惠及每一位国人,最重要的就是务必保证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政治生态的高度出发,只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聚力改革、深化改革的向心力与推动力。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落实“三严三实”,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性与和谐性不断趋于深化和优化。只有当公平正义之光照亮社会、照亮人心之时,才是中华盛世的真正到来之日。因为只有公平正义,才是人们播种希望的种子和实现梦想的阶梯,也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认知与有效践行。(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