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社会保障改革要有全球视野
郑功成
//www.workercn.cn2015-12-0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CFP

  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而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对未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深化社会保障改革要坚持共享发展的方向,要具有全球视野。

  一是把握大规律。人类面临的风险是共同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都可能影响到人的生存与发展。尽管不同国家应对人生风险的机制不同,但人人都希望有稳定的安全预期是相通的。因此,研究社会保障理论,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确实需要在大视野下把握大规律。例如,社会保障是以确定的制度安排来应对人生不确定的生活风险,是通过互助共济的群体力量来化解个体难以承受的风险,是以法定的机制来促进全民共享与社会团结等。

  二是关注时代背景。近一百多年来,世界社会保障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有与之相呼应的大时代背景。例如,德国俾斯麦模式的出现是以世界工人运动中心从法国转向德国为背景;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以1929—1933年的全球经济大危机为背景;英国福利国家的创建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大背景;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格局巨变又构成了一个大时代背景。如果脱离特定的时代背景,将很难理解社保制度选择与变革的复杂性,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大规律。

  三是重视大格局。在大格局中寻找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性、适用性,应当是准确把握他国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与变革趋势的金钥匙。大格局就是从社会保障专业的视角,将整个社会保障制度都纳入视野,不是盲人摸象或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美国为例,为什么美国经济高度发达而社会保障制度似乎不如欧洲,如果孤立地考察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能难以获得准确的结论。美国除了有崇尚个人自由和强调个人负责的传统文化外,还有发达的慈善公益事业和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并具有“公益色彩”的商业保险,二者起到了巨大的弥补作用。再如,瑞典是福利国家的橱窗,虽然基本养老保险采取了名义账户制,似乎私人化了,但瑞典福利国家的根基并未动摇。因此,了解大格局对于研究他国社会保障显然具有必要性。

  四是寻求大国之道。国情不同,制度必然不同。对社会保障而言,最大的国情差异可能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是国家的大小及其结构。虽然大国与小国地位平等,但发展道路却不一样,大国有大国之道,小国有小国之道。大国因为人口众多、地域宽广、结构复杂、发展不平衡乃至文化多样性等原因,更需要强调国家认同、社会团结。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也是正在全面构建一个覆盖13亿多人口的庞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不仅迫切需要了解世界社会保障发展的客观规律,更需要为改革决策和制度完善提供理性支撑。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具备全球观、大视野,遵循政府主导、责任分担、互助共济、促进团结和提供稳定预期的大规律,寻求适合中国借鉴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大国之道。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中,应尽可能地了解各国的情况,借鉴德、英、日、俄以及巴西、印度等国家的社保改革经验并为我所用。同时,要结合中国国情,探求社会保障改革的本土化道路。以深化中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例,在改革中要坚持从地区分割到全国统筹的道路,坚持公平、互济、责任分担、统账分离、平稳过渡的原则,同步完善相关机制,确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改革思路和合理的实践路径。

  (郑功成,作者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