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公共治理需要依法追责跟上
邓海建
//www.workercn.cn2016-01-11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来自河北省公安厅消息称,2015年警方接到各种无效报警多达1009万起,其中一些接报警电话既可笑又让人无奈。全省各地“110”接报警1345万起,这意味着每天接报警3.6万起,但有效报警仅有336万起。据称,骚扰电话占全部警情的28%,比有效警情还要多。

  有为了蹭警车报警的,有为了找媳妇报警的,有愚人节为了逗女友开心报警的,至于西瓜不甜、马桶堵塞等报警的,更是不胜枚举。仅仅一个省份,1300多万警情里,有效的只是零头而已——这个比例,实在令人瞠目。虚假报警,靡费公共资源不说,万一占用求救通道,后果不堪设想。那么,“调戏110”大可一笑了之吗?

  当然,无效警情也当分类讨论:比如误打误撞,无心之失,速挂速决,也谈不上违法;又比如蓄意滋事,则可按扰乱公共秩序罪处罚;再比如扬言恐吓等,就属于蓄意散布恐怖信息,当被治安拘留。若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的,刑事处罚也不该闲着。别的不说,《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谎报警情就有明确的罚则要求。

  假报警当然不是个道德问题,尤其在这个法治年代,警情警务的严肃性,必须借助执法与执罚来彰显。这让人想起去年11月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一则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莱克县45岁的女子沃特森酒醉后拨打911报警电话,索要鸡翅和香烟。此后,该名女子被拘留,并面临滥用911的指控。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是现代公共治理的常态。何况,后现代社会的风险系数与日提升。眼下,各大运营商也走上了实名制的正轨,骚扰110的电话,但凡按图索骥,基本多能顺藤摸瓜。如果因为执法成本任性放纵,有效报警后的雪中送炭,就只能在骚扰与浪费的夹缝中求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