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核对是精准识贫的关键
民政厅核对中心
//www.workercn.cn2016-03-02来源:宁夏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对扶贫开发事业做出战略部署,提出精准扶贫和“五个一批”工程。其中民政部门需要承接“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任务,也就是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民政救助兜底。核对,是扶贫对象进入低保兜底的重要环节,也是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公平、公正实施的重要保障。

  自治区召开的脱贫攻坚誓师大会提出: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高的要求,到2018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全区5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0个贫困村全部销号、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短期内精准完成这么艰巨的脱贫任务,扶贫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是关键,尤其是低保兜底的一批对象从扶贫开发范围依法公平公正地进入低保系统,核对精准识贫是必经环节。

  核对在低保兜底中的作用凸显。一是为实现动态管理下“兜底”对象有进有出提供依据。为更好发挥社会保障兜底功能提供较为准确的资料,提高核对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核对程序,细化核对内容,跟踪核对已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等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及时增发,实现兜底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使低保兜底对象依规有序纳入。二是建立完善“民政云”在建的自治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通过委托确认、比对、审核、审批等一整套特定流程,实现对社会救助申请对象的精准核对,尤其是整个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与政府涉及收入资产的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进行自动电子比对,为低保兜底提供翔实、客观的参照数据,为按户施保的每个家庭建立动态数据库,实时监测家庭经济发展动态,加强动态管理,确保精准“兜底”对象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应保尽保、托住底线。三是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把机构核对和“群众的眼睛”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独立第三方入户核查的方式,深入基层调研核实救助群体的真实收入及家庭状况,调查已经实施的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对贫困群体的覆盖面和社会效益,扫除救助盲区,弥补救助短板,加强制度衔接,形成各项保障救助制度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良好格局,使“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平稳落地。

  精准识贫必须依靠核对。精准扶贫包含六个方面内容: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如果把这六个方面看成是一组有效数据,其中扶贫对象是1,其他都是0,只有1存在的情况下,后面的0才有意义。也就是说,只有准确无误地圈定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才能有的放矢。李建华书记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指出,要坚持精准识别,把“扶持谁”的问题搞清楚,建立动态识别机制,把贫困户数搞准,把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摸清,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如何精准识贫?这就需要运用科学化、精确化、高效化的核对方法,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扶真贫、真扶贫。

  低保兜底与扶贫有效衔接核对要先行。之前,全区扶贫开发和低保制度两个政策的对象分别以贫困线和低保线进行认定,部分属于低保对象的无劳动能力者滞留在扶贫开发对象的范围,占用了扶贫资源。同时,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则又停留在低保范围,占用了救助无劳动能力者维持基本生活的资金。低保兜底,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实施办法》中,“不得将不经过调查核实的任何群体或个人直接审批为低保对象”的规定,在进入低保范围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精准核对。

  截至目前,在全区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中已纳入低保系统的,民政本着“保生存”原则,在精准核对的动态管理下,凡是从生存需求上升到发展需求层面的,经过对其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后,将转入扶贫开发对象范围。今后,低保兜底工作将遵循“应保尽保”原则,在核对支撑下实现动态管理,使低保对象依照法规有进有出,在低保线提标基础上争取小幅度扩大救助范围与人数,总体幅度不会太大。(执笔:陈国华 喜清娉)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