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从扶贫工作四个要素再认识“精准扶贫”
铁木尔·吐尔逊 阿班·毛力提汗
//www.workercn.cn2016-03-10来源: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的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去年年底,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准确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首先应从扶贫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视角来看

  首先,要从扶贫活动的客体对象要素视角理解它。“精准扶贫”基本要义强调的是,扶贫工作重心下移,扶贫政策措施作用对象要精确瞄准到村、瞄准到户、瞄准到人,并且这些村必须是真正的贫困村,这些户必须是真正的贫困户,这些人必须是真正的贫困人口,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持对象精准”。扶贫开发是一种有投入产出的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前些年,一些地方出现“不分贫富平均扶持”“扶富不扶贫”“锦上添花、肥上加膘”、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路边花等,甚至挤占挪用扶贫资金,这都是对扶贫资源的极大浪费,都是对贫困人口权利的剥夺,严重削减了扶贫产出效率和扶贫成效,阻碍和延缓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中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就是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状况,消除上述“顽疾”。

  第二,要从扶贫活动的资源配置要素视角理解它。扶贫资源包括用于扶贫开发的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资源,也就是说将精准落实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等资源具体配置上。扶贫资源要因村因户因人配置,坚持分类施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各种扶贫资源投入,要瞄准贫困村、瞄准贫困户,要因村、因户、因人、因贫困原因科学配置、合理配置,不搞大而化之、撒胡椒面,不搞面子工程、盆景工程,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措施的针对性,提高扶贫资源投入的有效性,使真正的贫困人口得到政策实惠和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扶贫开发工作有成效,投入有效益。

  第三,要从扶贫活动的绩效产出要素视角理解它。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社会经济活动,既然有资源配置和投入,也就应当有绩效产出。“精准扶贫”基本要义强调的是,扶贫开发的绩效目标和最终产出能够确保现行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通过有针对性的扶持,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改善了生计,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告别了贫困,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成效精准”。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再硬的脱贫攻坚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能啃下来。

  第四,要从扶贫活动的制度机制要素视角理解它。相对于客体对象、资源配置、绩效产出等实体性“硬件”要素来说,扶贫活动的运行机制属于非实体性“软件”要素。“精准扶贫”基本要义强调的是,必须建立起一整套保障精准扶贫、服务精准扶贫的制度机制,包括扶贫对象识别机制、扶贫资源整合机制、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社会力量动员机制、脱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考核问责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等。所有这些制度机制,就是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重点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首先,弄清“扶持谁”:要切实搞准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

  其次,明确“谁来扶”:要想扶贫扶到点上,“谁来扶”很重要。自治区党委、政府负总责;各地州市党委、政府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摘帽上;县级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县委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

  第三,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要对症下药,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起步之年。自治区党委已经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当前,新疆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面临许多矛盾、困难和挑战。具体讲有六个方面,一是贫困面大,二是贫困程度深,三是区域性整体贫困严重,四是致贫因素复杂,五是特殊区情制约,六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贫困人口分布看,南疆四地州、特困山区、边境地区,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制约的短板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就业、生态保护。必须聚焦三大主战场和四个短板,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

  —要补上基础设施短板。水利方面、交通方面、电力方面、通信设施方面、教育方面、卫生方面、社会保障方面、住房保障方面。

  二要补上产业就业短板。要千方百计把企业引过来、办起来;要想方设法把产业做起来;要下功夫把就业培训搞上去。

  三要补上生态短板。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转移支付,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四要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社会扶贫作用。第一,加大财政扶贫力度。建立以减贫任务、脱贫成效为导向的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第二,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关键是解决好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优先支持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支持在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支持发展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第三,加大社会扶贫力度。“访惠聚”工作组与扶贫工作队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定点扶贫单位的资源效益。各地规划要与援疆规划充分对接,驻疆央企和国有企业要承担更多扶贫开发责任。实施好经济强县与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鼓励、支持、帮助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

  脱贫需要外力推进,更需要激发内生动力。为此,我们要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扶贫开发始终,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树立“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决心,激发脱贫致富的热情,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要把“教育扶贫”“科技扶贫”贯穿扶贫开发始终,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下大力气提高贫困群众文化、科技素质,培养―大批乡土农业技术人才,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振奋贫困群众的精神风貌。

  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贯穿扶贫开发始终,加强贫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增强群众“五个认同”;深入推进“去极端化”,特别要倡导宗教人士带头勤劳致富,引导信教群众远离宗教极端、创造幸福生活。

  总之,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如期精准脱贫,是硬指标、硬任务,必须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和强有力指挥;必须靠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必须靠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苦干实干。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