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个体命运检验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成色
李晓亮
//www.workercn.cn2016-03-14来源: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维护法治正义和司法威严,“努力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今年“两高”报告的核心。“两高”报告历来是两会关注的焦点,是对中国一年来司法领域工作的总结,我们从中还能管窥出中国法治未来路径。

  不要以为司改与普通个体无关。某种意义上,正是个体命运标注和检验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成色,维系着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仰。个案中当事人的遭遇,可能直接和司法威信、法律尊严相关。只有一个个公正的个案,才能堆砌起整体的法治信仰。

  在最高检报告“健全冤错案件源头防范和发现纠正机制”中,提到“自我纠错,对陈满、钱仁风、许金龙、杨明等冤错案件,分别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人民法院已依法再审改判无罪。”同样,最高法也提到,“汲取‘陈满案’等重大冤错案件教训,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

  “两高”报告,同时提到这些冤错案件,直面问题,反省检视了此前的错误。个体的不幸,个案的纠偏,列入两高报告,以此为契机,若能从制度层面进行补漏改进,将之转换为程序正义和司法文明累进,确保冤错案件不再复现,这才是听取“两高”报告后,司法改革和中国法治进程最需铭记的。

  增强司法活动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公开透明是一个基本方向。消弭暗箱操作,让违法违规现形,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对满足民众知情权、监督权有实质效用,也是对司法人员专业能力和办案效率的敦促。

  司法正义的核心,本质上来说还是在从业人员的素养和日常执行上。让司法操作在“阳光、智能”的监督环境下运行,这才是保证司法程序和实际价值,获得公众认同,维系法治尊严的关键。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