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理性爱国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公方彬
//www.workercn.cn2016-07-22来源:贵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长期以来,我们社会涌动着一种强烈情绪,就是以爱国的名义,表达过激思想,抑或发泄内心积怨。于是,“虽远必诛”、“以10亿生命”对决之类的语言充斥网络空间。由于网民情绪化越来越严重,且网络暴力无底线,无约束,导致有分量的理性分析越来越少,这是很可怕的。

  其实,暴力语言与爱国风马牛不相及,甚至相对立。因为由此而来的只能是恶果:恶化国家人文生态;冲击国家经济秩序;扭曲民族前进方向。长此以往,爱国主义容易异化为民族主义、民粹主义。

  当然,如果国家利益受到伤害时,民众无动于衷,就说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了内聚力、向心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爱国要有正确的方式表达诉求。实践证明,“泼妇骂街”式的表达,只会丑化自己的形象,不会让对手损失分毫。只有理性和智慧才让人敬服。笔者入伍当兵之初就走上战场,先后三次参加边境作战,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只是在给父母的信中说了一句话:“你儿子活着是英雄,死了也一定是英雄”。如果今天再受命走上战场,这样的语言也会省却。因为军人效忠国家、履行使命是天职,牺牲于战场是本分。但内心深处的价值尺度一定是、永远是珍惜生命、热爱和平,不惧战,但不轻言战。我想,这就是理性。

  非理性爱国行为的损益不难分辨,为什么问题愈演愈烈呢?一个是惯性思维和既成价值系统长期影响的结果。大量网民更愿意继续传统的阶级斗争的思维,尤其愿意坚持“政治正确”下的贴标签和大批判。泛政治化、泛敌人化,导致的只能是“洪洞县里无好人”,这一定形成社会伤害。另一个是传统文化与传统认知原因。从民族发展史来看,我们秉承的是成王败寇的逻辑与价值观念,尤其是近百年屈辱史形成了一些人严重的弱国心态、怨妇心态。即使中国已经由农业经济进入工业经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但很多人的思维和价值判断囿于传统,僵化又顽固,既不了解世界已经走到何种地步,更不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结果必然是行为的扭曲。

  要跳出当下困境,还需对网民正确引导,在更广泛意义上对国民实行启蒙,真正弄清一些基本问题:人类文明的主流方向、何为普遍价值、我们该走什么样的大国道路……要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确,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苦难并不必然导致扭曲,也会孕育智慧。全世界承受苦难最多的是犹太民族,但这个民族走向了智慧和创造,仅有1600万人口的犹太人,产生了四分之一的诺贝尔获奖者,任何民族无出其右。当我们真正跳出旧我,实现时代跨越之时,世界便会更好接受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一种良性互动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得以产生。

  最后,借用澎湃新闻的社论标题《爱国不要折腾自己人》,再加上一句:爱国也不要折腾外国人。追求和平发展的中国,应当也必须讲道理,且追求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唯一可行的大国道路。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