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以新优势推进大通生态文明建设
南海晏
//www.workercn.cn2016-08-15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多年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凭借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全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通县要从县域独有的生态资源特点和禀赋出发,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大生态效应,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全力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坚持以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不失时机地建立环境约束倒逼机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一是推进产业布局集聚化。把分散的工业企业集中到北川工业园区发展,实现工业园区由“百货公司”向“专卖店”的转变,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二是推进产业层次高端化。一方面是抓招商引资促进增量的高端化,按照高技术、高成长性、高税收和低污染、低耗能、低成本“三高三低”的项目选择路径,主攻“大、好、高”项目。另一方面是抓结构调整促进存量的高端化,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现代营销模式、企业组织结构等创新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三是推进资源利用最大化。利用大通县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地区的契机,推进以中铝青海铝电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龙头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延伸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北川工业园和企业生态化改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措施,推进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综合利用。

  坚持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促进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大通的城市特色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以生态资源为发展基础,以区位优势为支撑,以承担城市功能为目标,以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中心城区人口分流、主城区减压、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品位提升为重点。坚持绿色、集约、生态、环保、低碳的理念,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低碳产业、节能亮化、水循环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绿色科技,建设全省经济转型的先导区,提升大通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使之成为承接城市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战略节点,促进城乡生态经济联动发展。

  坚持以高原美丽乡村创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发展生态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走强村富民之路。一是做好生态富民文章。充分发挥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一批生态旅游特色村,加快食品工业园建设,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农畜产品加工、包装、储存等技术,努力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真正使优质生态的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商品。二是做好生态优居文章。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整治系列工程,使农村环境干净整洁、生机盎然,更具吸引力和可居性。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革步伐,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模式建设农村住宅小区,提升农村居住品质,并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做好生态育民文章。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明乡风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基层生态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卫生意识、生态意识、文明意识。

  坚持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重挖掘和发扬大通县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展示大通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一是社会化发展文化旅游。坚持建文化旅游、送文化旅游和育文化旅游并重,着力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和生态旅游环境创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社会风尚,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品牌化提升文化旅游。围绕生态文明主线,以大通皮影、老爷山花儿会、舞蹈纹饰彩陶盆、明长城为四大文化品牌,全力展示“中国夏都生态园”旅游形象和绚丽多彩的民间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大通知名度,不断扩大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产业化助推文化旅游。以大通皮影创意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加快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城镇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发展,把更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并在开发中实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作者单位:大通县委)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