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在创新之都建设中社科界大有可为
钟国珍
//www.workercn.cn2018-01-18来源:合肥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省、市社科界知名专家学者程必定、盛志刚、宋宏、沈跃春、凌宏彬、李本和、林斐、吴宗友等30余人汇聚合肥,就深化前瞻性、对策性研究,推进合肥创新之都建设,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创新是合肥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最靓丽的名片。与会专家认为,合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重心要落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本身上,在如何发挥牵引力上做文章,围绕提升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生态、知识创新外溢效应等方面展开研究。开展科技、产业、技术的协同创新,加强打造区域创新品牌及战略支撑研究。智慧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所趋,已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合肥作为创新之都,要大力发展智慧经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国内外重要智库对于未来10年、20年、30年经济社会发展纷纷开展了前瞻性研究,上海等城市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规划未来发展和提供决策咨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会专家认为,合肥未来发展远景研究,可以分期、分阶段推出,先集中研究阐述2035年合肥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战略愿景、重大机遇、风险挑战和应对策略。鉴于我市学界关于未来研究方面的人才和学科支撑相对薄弱,建议借鉴上海未来发展愿景研究模式,实施开放式研究。

  与会专家认为,经济发展要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要对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经济增长动能与接续开展研究;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路径研究,并就如何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等提出政策建议;从时间纵向、区域横向总结历史性变革的经验和进一步飞跃发展制约因素,结合大数据时代下经济发展趋势,研究如何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进一步培养经济新动能。

  文化在城市里的表达最重要的就是激活与创新,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塑造昂扬向上的新时代合肥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塑造城市文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树立高度文化自信,总结城市文化特色。与会专家建议,要开展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合肥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合肥发展史研究,分析合肥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短板和差距、突破的方向和重点,着力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和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等方面提出对策思路和政策建议。

  与会专家建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精准民生研究,重点在于找准合肥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存在的弱项和不足,瞄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明确民生工作的方向、重点和具体路径,补齐民生领域突出的短板,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精准施策,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合肥来说,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更为迫切。与会专家认为,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从深入分析当前合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形势、研究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举措、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等入手,就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与会专家还对2018年度合肥市社会科学课题立项研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作者单位:合肥市社科联)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