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传承红色文化 激活红色基因
——评口述历史文献片《为了可爱的中国》
梅毅
//www.workercn.cn2014-12-08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历史文献片《为了可爱的中国》剧照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江西广播电视台历经三年潜心打造的大型口述历史文献片《为了可爱的中国》在江西卫视等频道播出。这部作品由近百位老红军完成口述历史,没有高深的理论阐述、炫耀的特技和宏大历史的叙述,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个人讲述,娓娓道来而又真挚感人的故事情节,填补了国内老红军口述历史空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体现了江西电视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红色革命题材创作的不懈努力。

  历史题材创作存在专业要求高、尺度把握严、原始素材匮乏等困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述风格,随着时代的变化,纪录片创作者的表述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具体的创造实践中,需要我们正确地解读、阐述历史,从历史中寻求治国理政的启迪,探究富民兴邦的经验。口述历史文献片《为了可爱的中国》对当年老红军的独家访谈多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陆续采集的,史料弥足珍贵,通过创作者的二度创作,在主题思想、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等方面都做了深度挖掘,尤其是突出“为了可爱的中国”这个中国梦的主题思想,打通了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增强了作品的历史纵深感、时空感和现实感。通过这些口述历史,我们看到当年老红军参加革命流血牺牲的动机与境界,特别是在个人境遇发生巨大变化后,对历史、对人生、对国家民族的那种深思与担当,深刻揭示了“流血奋斗是为了什么”“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是什么”这样的宏大历史时代主题。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今人再续辉煌的必要前提。片中真实历史人物命运的坎坷起伏和不懈追求,引导观众正视听、明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当下社会来说,这是弘扬优秀传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生动教材。

  作为纪录片节目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口述历史个人化、故事化的表达使历史叙述更具贴近性、实证性。囿于条件的限制和观念上的滞后,此前国内没有一个以当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为主要采访对象的口述历史纪录片,因此《为了可爱的中国》填补了这方面的创作空白。该片每集讲述一个人物,每人突出一个主题、一个故事、一段经历和一个人的精神特点,在每个人物的经历中提炼出特别感人、特别可圈可点的内容。例如,井冈山时期就参加红军的曾志老人,讲述自己在战争年代如何两次失去革命伴侣、四次与骨肉分离的经历:“胡子将军”孙毅讲述自己为什么留胡子的趣闻;方强将军和欧阳毅将军则回忆了在西路军失败后沦为乞丐、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延安的细节;钟月林口述中有长征时女红军一个盆子既打饭又洗脚还用来挡雨的故事。历史因细节而生动,细节因人物而传神,同样一件事情,亲历者从不同的视角讲述,扩展了党史文献中没有记载的缺憾,也给中国现代史记忆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创作团队通过亲历者口述、影视资料、历史资料以及照片的交错处理、相互印证,来重构那个时代的轮廓和脉络。本片在情感与史实的把握上也力争准确到位,情感与个性在每一位受访的老红军身上都鲜明地表现出来。孙毅将军一生充满革命激情,所有的讲述都围绕“激情”两字展开;欧阳毅将军一生充满坎坷,即使西路军失败后沦为乞丐受到不公正待遇,仍然坚定革命信念;梁必业将军一生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对方强将军的展现,则侧重于他一生与毛泽东的不解之缘。这种带有个人情感的表现方式,使逝去的历史因为增添了鲜活的人物情感而变得丰富活泼起来,既反映了一段历史,又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既以生动的细节,填补和丰富了伟大的历史进程,又以真挚的感情,使同道者们生死与共、患难相依的革命情谊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