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为法治河北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傅建芬
//www.workercn.cn2015-01-21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强调,一定要深化对法治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法治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全面推进法治河北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是河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选择。建设法治河北,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大力建设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民众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全面推进法治河北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弘扬法治精神,为全面推进法治河北建设提供思想支撑

  “无所谓法治精神者以贯注之,是以有法等于无法。”法治精神,是法治建设的灵魂,也是法治河北建设的重要思想支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首要的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核心内涵。从价值层面看,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融法治的善治精神、民主精神、人权精神、公正精神等为一体,是国家治理、社会运行、个人生活中必须贯彻始终的精神理念和基本遵循。法治的善治精神,核心是良法之治。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之法必须是良法,必须准确反映社会、自然以及人的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有利于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规范社会建设和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法治的民主精神,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治的民主精神体现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法治的人权精神,核心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弘扬法治的人权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法治的公正精神,核心是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与法治有着本质联系,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法治的根本归宿。只有坚持公平正义的理念,法治才能受到普遍尊重和认同,才能真正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一般原则,又要根据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实际赋予其鲜明的河北特色。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尊法守法。

  培育法治信仰,为全面推进法治河北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民众对法治的普遍认同和真诚信仰是法治文化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法治河北的内生动力。“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规则之治”,更是一种内在的“规心之治”,其强制力量不仅体现在“规则”的他律,更体现在社会成员的自律。因此,从心理价值层面而言,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只有进入社会成员的内心世界,使其成为包括政府机关、领导干部、普通民众在内的整个国家的共同信仰,法律才能有权威,法治才能有力量。

  推动法治河北建设,要求执法人员与法律从业者自觉坚定法律信仰。法律制度的实施、法治精神的弘扬,关键是有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队伍。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和法律至上,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和司法队伍。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坚决惩治执法腐败现象。

  推动法治河北建设,必须大力引导和促进公民法治观念的形成,奠定法治信仰的社会基础。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法治不仅是一种治理方式,还是一种价值理念,只有切实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树立起以公正、平等、自由、民主、权利、秩序为取向的价值理念,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权益,才能形成民众对法治的理性诉求与价值自觉,内化为对法治的自觉信仰。

  强化道德引领,为全面推进法治河北建设涵养道德底蕴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建设法治河北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兴国之魂。全面推进法治河北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这也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以道德滋养法律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河北建设的支撑作用。只有坚持以道德为滋养,法治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高度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法治建设全过程,为建设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广泛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强化价值引领,强化道德自觉,强化保障机制,大兴互助之风、诚信之风、敬业之风、孝老之风,在燕赵大地形成善意浓浓、善心涌动、善行如潮、善曲高奏的生动局面;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不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源泉,使社会主义道德更加深入人心,为推进法治河北建设提供丰厚的道德滋养。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要以法律权威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以法治力量推进道德建设、提高民众思想道德水平,为法治河北建设创造良好人文环境。特别是司法工作者,担负着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责任,应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司法环节,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改善法治环境,为全面推进法治河北建设营造良好生态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法治的权威并不是恒定的,而是取决于法治所生存的生态和环境。全面推进法治河北建设,不仅要从内在的精神、信仰层面入手,还需大力培育、改善外在的法治环境,不断优化法治生态,这也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引领者和示范者,能否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对于营造良好法治生态至关重要。一方面,领导干部自身要敬畏法律,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努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强化对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培养,使其更加准确地把握法治的原则和精神,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和高校等阵地和资源,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有深度地抓好领导干部法治培训;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法治考核档案,并将其作为选拔、奖惩、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形成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以法为尊的价值理念。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法治河北建设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民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繁荣法治文学、艺术和影视创作,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努力营造全社会崇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