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中国科幻电影:魂体双失
何厚今
//www.workercn.cn2015-01-2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春节电影档的竞争又要开始了。当片商在苦苦寻找蓝海时,有种电影类型却一直无人触碰,以至于翻阅整个中国电影史,它都好像被人刻意遗忘——这就是科幻片。中国电影百年史上,即使只要有点科幻元素就算是科幻片,数量用十根手指掰两遍也数得过来。

  是中国观众不爱看科幻片么?当然不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国内票房高达7.51亿元人民币,占了全球收入的五分之一。这还是部严肃型的硬科幻作品,像《阿凡达》、《变形金刚》等科幻娱乐大片,票房更高。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好科幻电影?电影以工业为肉体,艺术为灵魂。这问题的答案或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魂体双失。

  就体而言,中国特效制作的问题不在资金、设备、技术等客观因素,根本问题是缺乏现代电影工业的制造流程与思路。诚然,美国科幻电影的爆发与CG技术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但是其视觉效果构建能力,并不是从计算机图像时代才开始培养的。以1933年《金刚》为一早期节点,好莱坞电影特效制作的工业化生产历程已经有80年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好莱坞的特效行业完成了极其精细的社会分工。特技摄影、模型制作、特效化妆等诸多专业都十分成熟,尤其是在技术与艺术的协作上磨合得几近完美。20世纪70年代末逐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不过是提升和完善了这一流程的生产能力。

  中国基层电影特效从业者的技术能力其实十分优秀,好莱坞众多大制作中都有中国技术人员的身影。但中国电影缺乏的是成熟的工业化体系和协调这个体系的高水平创意人才。中国众多影视特效公司,正在将这个科技密集型、创意密集型的产业,逐渐干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本来应该拼技术、拼想法,最终只能拼价格、拼体力。

  就魂而言,在中国,作为灵魂的科幻故事资源极度匮乏。科幻小说在中国一直处于边缘与小众的状态之下。通俗文学嫌它严肃,严肃文学嫌它通俗。说得直接一点,科幻小说压根儿就没有进入中国文学话语体系,一直在尴尬地游离着。或许,对科幻文学作品给予足够的尊重与关注,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前提。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有《三体》这样的好作品么。别说,刘慈欣这部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扛鼎之作还真要改编成电影了。可是说实在话,我真为这部电影的前途捏一把汗。

  以科幻文学强其魂,以电影工业健其身。中国科幻电影,才有飞奔的未来可期!(作者为南开大学新闻传播系新闻教研室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