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庸俗美学的“奔跑”
杨晓华
//www.workercn.cn2015-02-10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在朋友的撺掇下,也被《奔跑吧兄弟》渗透出的男性气质所诱导,笔者走进影院。在一系列故作玄秘的极富传奇色彩的让人惊悚的声音和画面之后,“电影”突然转为明星们悠闲、戏谑和反复的水上竞技。这显然不是真正的电影,只是用电影屏幕播放的真人秀综艺节目。这也谈不到什么中国电影的奇迹,说穿了就是大众娱乐的奇迹。这更不是什么具有正能量的兄弟的奔跑,而是庸俗美学的奔跑。

  什么是庸俗美学?在笔者看来,就是对乏意义的空洞的事物的热烈纠缠。审美活动本来是对有价值的形式和内容的品味和体验,但是,在庸俗美学那里,由于价值的空心化和审美能力的孱弱,它们具有审美活动的外在躯壳,却没有相应的内容和质地,在这里,情感的热烈由于失去重心,其本身变为一种仪式性的自我满足。被电视规训过的大众,在电影院里完全有可能和明星们形成一种情感上的纠缠和共谋,成就一部被堂而皇之地称为“电影”的3.1亿多元的票房奇迹。

  娱乐当然可以是一种意义和价值。娱乐是摆脱了现实功利关系后,对假想秩序的探索、参与或体验。作为生命张弛节奏的自然反应,作为身心的重新修复和激活,娱乐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对于这些“奔跑”的明星来说,他们相互之间似乎也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娱乐。他们不用像在片场中那样努力地捕捉人物形象,撇除自我的存在,把角色体验外化。他们在这样的真人秀中,只需要尽可能真实地展现自己对新的考验情境的种种反应。我们姑且认为,他们确实在真实地表达自己和释放自己,他们希望在代表观众目光的摄像机面前认真地娱乐自己。

  但是,对电影院的观众而言,这不能算是娱乐,至少不能算是好的娱乐。制作方一再声称,这种游戏真实展现了明星嘉宾们遭遇的各种情境,和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遭遇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这种游戏就在智力、勇气和团队协作上给大家正能量的启示。但是,我们没有通过屏幕看到这种困难的足够的挑战性,没有看到明星们在面对这种挑战中付出多么惊人的智慧,也没有感到这种团队协作多么超乎寻常。简单想想一场篮球比赛的紧张和挑战,我们就会明了,这种游戏是多么简易和平常。因此,这种游戏的真正目的并不在制作方所宣扬的这些,其真正的目的是消费明星!

  明星是文化工业时代的一种现代神话。明星们多是有艺术功底的,他们在影视、舞台上的成功的确包含着艰辛的创造性劳动。他们塑造了具有一定艺术内涵的角色,他们随之被观众赋予较多的文化想象,这种价值的溢出效应也仍然是符合事理的。但是,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现代文化工业远远走出了这种正常的社会逻辑。正如《奔跑吧兄弟》主题歌所唱的,明星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超级英雄”,一会可以是梦想的彩虹,一会可以做身边的萤火虫。明星成为卷入潮流的青年男女们的个性标志、价值寄托和言行样板。青年男女们在这种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下,忘记了自己和明星之间的消费和兜售关系,对千篇一律的、情感高度雷同化模式化的文化产品,不能保持警惕。他们沉浸在阿多诺所批评的“平面化的生活方式、时尚化的消费行为和肤浅化的审美趣味之中”,而丧失了个性。这种消费常常造成经验补偿的错觉,事实上,大众始终是旁观者,看到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快乐,而从事有价值活动的精力和时间都被空耗了。这种不但空置文化产品意义,而且掏空大众精神世界的消费狂欢,无论在美学还是在社会学意义上都是庸俗的。

  明星的神话很快转化成商业的神话。《奔跑吧兄弟》正是文化工业时代的商业奇迹。如果我们不懂得警惕和拒斥,这种在商业逻辑和机制中炮制出来的庸俗美学还会满大街“奔跑”!这样的奇迹还会不断出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