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精神的经典与经典的精神
颜晓峰
//www.workercn.cn2015-08-17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座丰碑矗立起来的是历史、是伟业、是英雄,同时也是精神,可以称其为精神的丰碑;一部经典蕴含在内的是思想、是理论、是科学,同时也是精神,可以称其为精神的经典。经典是多重性的存在,精神贯通经典,浸透于文本之中,也是一种存在的方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成为理论的经典、理论的财富;作为文明精神的传承、时代精神的凝结、科学精神的产物、人民精神的反映、人格精神的文化,又聚合成一大部不朽的精神经典,留下了精神的财富。今天我们研读这部经典,要在学习掌握科学理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将其作为精神的经典予以吸收,加深感悟使经典成其为经典的精神。理论为本,精神为魂。这样就能使我们的理论思维与精神世界共同提升。

  古希腊的经典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是人类精神处于日出阶段的景象,充满着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文艺复兴的经典产生于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充满激情、勇于冒险、才气盎然、人格丰富的巨人精神的写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产生于世界历史的变革与转折时代,人类力量的空前展示与社会状态的惊人衰颓并存,物质财富的爆炸与精神世界的迷失并存。这个时代不仅诞生了以《资本论》为标志的经典,而且孕育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灯塔的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是“我著故我在”的理论家,也是投身于“现实世界革命化”、将其理想信念付诸行动的实践家;是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至帝国主义阶段内在规律的作者,也是虔诚信仰、知行合一、高尚美好的真人。青年马克思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精神的可贵,主要不在于这段感人抒怀,而在于用一生的钻研来证明、来坚守这种献身精神。

  精神的经典是就经典的价值而言,经典的精神是就经典的内涵而言,经典的精神支撑起精神的经典。这种精神不少是由经典作家自己说出来的,如恩格斯关于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下一番功夫去钻研经济学、经济学史、商业史、工业史、农业史和社会形态发展史的论述,表明了经典的科学精神。但更多的是潜藏在经典文本之中,需要读者去感受和挖掘。这种精神说到底是人的精神,人将自己的精神对象化于经典之中,人的精神品位决定了经典的精神品位,但我们是通过阅读来解读人的精神,而不是直接从人的行为中来解读人的精神。这一点有些像商品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可感触的,价值则需要思维的抽象。这种精神具有丰富多样性,与丰厚的著作成正比。

  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代言工人阶级利益的理论境界。经典成其为经典,是由于它有着“究天人之际”的大境界,有着为先进阶级代言的大胸襟。物理科学需要牛顿并且产生了牛顿,生物科学需要达尔文并且产生了达尔文,历史科学则需要马克思并且产生了马克思。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规律,拨去了历史领域的迷雾。经典著作蕴含着“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磅礴气势,而不是“小桥流水人家”的低吟浅唱。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无产者的“圣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却都出身于有产者,他们都自觉成为为工人解放而奋斗的领袖。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强烈关切,懂得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基础。

  坚持长年诚实研究、经受实践历史检验的科学态度。经典成其为经典,是由于其中凝结着超常的心血、时间和精力投入,是由于大浪淘沙、岁月磨砺终现真金。马克思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正是他创作的真谛。40年磨一剑,没有电脑、网络,没有搜索、复印、打印工具,却创造了经典。《资本论》第2、3卷,是马克思身后由恩格斯整理编辑出版的,其原因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之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以至于生前来不及拿出去出版。经典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失色,反而历久弥新、愈益醇厚。今天,我们捧读100多年前写作的经典著作,仍然为其折服,这就是经典的质量。

  批判改造现存世界、抓住根本力求彻底的思维品格。经典成其为经典,是由于其对现实世界的超越而表现出的自由和独立精神,是由于其穿透现象直指本质的彻底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这些著作对资本主义是持批判态度的,着力分析的是从现存社会形态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的内在规律与实践途径。解释世界的目的是提供改造世界的理论根据,并不因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就放弃怀疑和批判,而是坚持肯定与否定的辩证法。作为理论经典,不是塑造经典人物,而是提出经典理论,经典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彻底就是“真理像光一样,它很难谦逊”,服从真理、尊重科学。正因为彻底,才具有穿透事物本质的力量,正因为抓住根本,才能经得起考量。

  不计得失顶住压力、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人格力量。经典成其为经典,是由于其是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产物,是由于其中饱含着作者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却把全部才华与精力融入了创作《红楼梦》,最终留下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光辉经典。马克思研究利润、资本和财富,却没有用于自己赚取利润、增值资本、积累财富,还不时需要恩格斯的接济才能维持生活,但他无怨无悔,写出了理论版的《悲惨世界》。1848年革命后的德国,“那种旧有的在理论上毫无顾忌的精神已随着古典哲学完全消失了;起而代之的是没有头脑的折中主义,是对职位和收入的担忧,直到极其卑劣的向上爬的思想。”恩格斯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写作出《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费尔巴哈论》等经典著作。列宁流亡国外,仍然笔耕不辍,写下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精神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10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经典精神的时代条件不同了,经典精神与时代精神交汇,但我们仍然需要学习精神的经典、坚守经典的精神,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精神境界更加纯真、精神世界更加美好、精神品格更加高尚,都应当而且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感受精神的魅力、汲取精神的动力、寻求精神的定力。(作者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