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抗战精神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余龙进
//www.workercn.cn2015-09-07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抗战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格的综合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把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昔日抗战精神激励中华民族全民团结抗敌,迈开了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在70年后的今天这种精神更应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源泉。因此,当下我们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以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弘扬抗战精神的过程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坚定不移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弘扬抗战精神,坚定不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任务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既需要强大的物质保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弘扬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全面建成小康在本质上是发展的问题,发展需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发展的内涵也在变,但主要是提质增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国人民从“奔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个接一个,实实在在、鼓舞人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到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成。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抗战精神的核心。“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同样“大家好,民族好,国家才会好”。70多年前,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与日本侵略者誓死搏斗,用行动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铮铮誓言。70年后,13亿中国人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又一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的重要战略步骤,已经进入决定性阶段,13亿人民的创新就是创造中国奇迹不竭的源泉,13亿人民的团结一心、奋发努力是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精神动力。

  弘扬抗战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生产力、创造力和社会活力迸发的闸门。要把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之中,加强顶层设计和全面统筹,激发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这场伟大战略之中,要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底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一度长驱直入,在较短时间里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亡国投降的悲观论调一度甚嚣尘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智慧,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并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具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需要弘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抗战精神,需要坚决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实干兴邦,需要坚守理想、坚定信念,不论是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中,还是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程上,都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弘扬抗战精神,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全国人民应该在弘扬抗战精神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逐步建立健全“五大法治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同时,也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以誓死捍卫中华民族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英雄行为,学习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民族英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学习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特质。毛泽东同志曾自豪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正是这种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贵在坚定不移,而要坚定不移,就需要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弘扬抗战精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始终是我们党的自身要求,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八项规定”为抓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深入拓展,以“三严三实”教育为延伸,以重拳反腐为强劲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自身建设,还成为凝聚人民力量的坚强组织者和鼓舞者,他们以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己任、敢于担当。他们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逐步调整自己的斗争方针,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爱国主义主张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从“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推动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伟大的抗战精神唤起了中国人民的巨大觉醒、空前团结和英勇抗争,激发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抗日的核心灵魂。抗战精神是一座牢不可破的精神长城,奠基在全民心间。它有多深厚,抗战的力量就有多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70年前,中国付出巨大牺牲,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伟大的抗战胜利。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但已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惩不贷的铁腕反对腐败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更加强烈,措施更加有力。

  总之,“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的,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经拉开帷幕,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这就需要我们铭记历史,在坚定不移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充分彰显和努力践行伟大的抗战精神,把弘扬抗战精神体现在激发全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坚定实现历史使命的意志和信念之中,万众一心、同舟共济、风雨兼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向前。(作者: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书记、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