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文化传播中姓氏错读现象分析及对策
宋扬
//www.workercn.cn2015-12-19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姓名蕴藏着一个民族繁衍生息过程中所形成的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姓名的传播最初是以口语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把自己和对方的姓名读准是最基本的礼仪。但时至今天,人们对姓氏读音逐渐淡漠、“宽容”,姓氏错读现象时有发生。探析姓氏错读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加强中华姓氏文化传承与传播已迫在眉睫。

  造成姓氏错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层面的原因,又有主观层面的原因。首先,中国姓氏历史悠久、读音复杂,来源不同、读音不同的姓氏常常借用同一字形来表示。例如:“万”姓作单姓时读Wàn,在复姓“万俟”中读Mòqí。“召”姓源自汉姓的读Shào,源自云南省傣族的读Zhào,尽管人们了解“召”姓不同读音的区别,但在日常交际中仍然难以分辨。其次,媒体、字典等未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媒体及字典是全社会规范用语用字的表率和典范,但近年来媒体姓氏错读现象频频出现。例如: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赵树理》中,尉迟(Yùchí)被错读为Wèichí。在各大电视台反复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JǐXiǎoLán)被错读为JìXiǎoLán.在各类综艺节目中将历史人物、体育影视明星、社会名人姓氏错读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不仅媒体,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对姓氏读音的标注也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姓氏在不同版本的字典、词典中标注并不统一,姓氏读音在字典、词典中的注释模棱两可。例如:“宁”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注为Níng,但在《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中Níng音后并未注明可作姓氏用,在Nìng音后注为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作姓读Huà,但接着又用括号说明“近年来也有读为”Huá“的,这样模糊的标注让使用者分辨不清。再次,国人姓氏文化知识匮乏,规范意识淡漠,也是造成姓氏错读的重要原因。一些姓氏之所以常被错读,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人们不了解这些姓氏的来源、内涵及演变过程。例如:”区“姓源于两支,一支出自欧冶氏,以祖先名字为氏;一支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如果人们了解”区“姓的来源及演变过程,自然不会将”区“姓错读为Qū。对于姓氏读音,人们常常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姓从主人“,即姓氏主人对于该姓氏的读法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约定俗成,即大多数人怎么读了就是对的。事实上,姓氏读音有着严格的规范,国家语委早就出台了关于姓氏读音的若干规范文件及字典、字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并积极推广,不能盲目地从俗从众。

  中华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与文明,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姓氏文化的传承意识,制定保护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规范意识,形成良好风气。第一,完善字典类工具书,让国民有据可依。当前,在人民大众最普及、最常用、最信赖的字典、词典类工具书中,关于姓氏读音的标注、收录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着力增补、完善这些字典、词典中姓氏读音的缺漏与不足,抓紧修订中华姓氏常用字典、姓氏常用字表、姓氏用字字库等等,并积极推广,大力普及,确保国民在姓氏读音规范方面有据可依。第二,充分发挥媒体引领作用,为国民树立榜样。媒体以其迅捷的速度、丰富的形式、庞大的受众、浩瀚的容量成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在姓氏文化传播过程中,电视、网络、手机、纸质等信息载体必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传播途径。因此,媒体应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在纸质、报刊、杂志开辟姓氏文化专栏;增设专家学者解读中华姓氏文化内涵、稀有姓氏来源轶事等电视节目;搭建网络、手机互动平台,让广大观众积极参与姓氏文化专题讨论;举办大规模的姓氏文化知识竞赛等等,使国人对中华姓氏文化由淡漠到重视,由关注到热爱。第三,夯实学校教育,做好姓氏文化普及。各级各类学校应增设中华姓氏文化知识课程,做好中华姓氏文化的普及及教育工作,增强青年一代传承并弘扬祖国姓名文化的意识和力量。例如:小学阶段可以在辅读教材中增加中华姓氏起源故事、轶闻趣事。中学阶段可以在中学语文课外读本中增加中华姓氏起源、内涵、类别等文化知识,并附录中华姓氏常用字表、中华姓氏审音表等规范文件,在中考及高考中增加姓氏文化考点及分值。大学阶段可以围绕中华姓氏文化开设公共选修课,提高大学生积极探究姓氏文化的科研意识和能力。第四,增强国民规范意识,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教师、主持人、社会名人自觉成为遵守姓氏读音规范的先锋和榜样,增强传承中华姓氏文化的责任意识;社会窗口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提高正确呼读姓名的基本功,提升文明沟通的职业素养;提高公众和舆论的正向约束力,形成规范姓氏读音的自觉风气。

  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生动记录了中华民族社会形态的演进、文明的起源、民族的融合,更是维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纽带,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自觉增强姓氏读音的规范意识,积极推进中华姓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