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儒家以仁义为归宿的友道
叶匡政
//www.workercn.cn2016-01-19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儒家强调的友道是以仁义为归宿的,看重的是志同道合。朋友首先是因为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但朋友出现困窘,儒家并不反对仗义疏财。

  朋友二字人人熟悉,或多或少,人人都有。不过如今人们多把朋友看作关系、看作交易、看作社会资本,就算看重交情的,也会讲究一个投入与回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类俗话,隐含的还是一种功利的朋友观。

  儒家一直重视友道,所谓君臣有义、父子有恩、兄弟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在儒家的五种人伦关系中,朋友是重要的一伦。《诗经》中说“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认为兄弟有时还不如朋友。所以,《论语》开篇说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孔子心目中,有朋友来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论语》里“朋友”二字有分开说的,有连在一起用的,但“朋”和“友”还是有一些差异。“朋”最早意思指同门,就是同师的生徒之间称为“朋”,有今天同学的意思。所以《论语》的“有朋”是与“学而时习之”连在一起说的。而“友”字,在上古是“有”和“佑”意思,用来形容兄弟间的相互拥有和助佑。此后,志同道合者更被引申为“友”。人们常把朋友比作兄弟,与“友”字在古代的本义有些渊源。

  儒家对友道的看重,多体现在学问道德层面。孔子说:“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切切偲偲,是互相切磋、督促的意思,而怡怡是和顺的样子。因朋友以道义相交,所以要看重相互间的批评,而兄弟是血缘之亲,需和睦相待,否则会因小事造成感情不和。这是对人伦情感的经验之谈。孟子也说过类似的话:“责善,朋友之道也”,意思是:责求善行,这是朋友相处之道。子贡在问孔子的交友之道时,孔子回答“忠告而善道之”,就是说朋友如有不是之处,应该尽忠直告和善意引导,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之道。

  孔子还把朋友分为益友和损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和正直的人为友,和诚实守信的人为友,和见闻广博的人为友,是有益的。这里的正直和诚实是指朋友的道德,而多闻则是指朋友的心智。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类,“便辟”意思是善于修饰仪容,内无真诚,与“谅”意相反:“善柔”是指圆滑,与“直”意相反:“便佞”意为花言巧语、夸夸其谈,与“多闻”意相反。孔子认为,与这三类人交了朋友是对人有损害的。

  在《论语》中曾子明确地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原来,君子是以讲习礼乐文章来聚会朋友的,而朋友的聚会相互辅助,又能有助于仁德的成长。曾子的这个观点把友道看得很重,认为仁德的成长是需要外在朋友的辅助的,当然这里的朋友,本身就需表现出仁德,也就是孔子说的益友。孟子也说:“友也者,友其德也”,不能另有所图。

  从这些观点可看出,儒家强调的友道是以仁义为归宿的,看重的是志同道合。朋友首先是因为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但朋友出现困窘,儒家并不反对仗义疏财。《论语》中子路说:“我愿意我的车马衣裘,和朋友共同使用,即使坏了也毫无遗憾。” 而孔子有朋友死了,因没有亲人,孔子则出财物为朋友办丧事。有朋友送给孔子礼物,除了祭肉,就是车马这样的贵重物品,孔子也是不拜的。因为儒家认为朋友是有通财之义的,但通财绝非交友的目的,这在儒家的友道观中分辨得很清楚。

  《论语》中孔子说过一句交友的话,引起过很多争议,此话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杨伯峻等很多国内译者都把这句话译为“行事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人人都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岂不是人人都没了朋友,而且如此一译,很容易被人理解为功利的交友之道。我感觉,此句应与“主忠信”连在一起译,“无友不如己者”就是不要去结交不像自己那么忠信的人,因为忠信在儒家看来是友道的重要基础。(作家系北京学者)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