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向度
张卉
//www.workercn.cn2016-01-27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就当下而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以教育为基石,通过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生动传播。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精神已经内化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牢牢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质就是一个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积淀过程,是一个铸就公民个人品德、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自动形成,它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和培育。为此,首先要引导国民有序参与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中来,让国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升认知。国民参与,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功能,国民正是在参与的实践中培育自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和认同,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担当意识,进而将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其次是要注重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顶层设计,加强党和政府对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领导。党和政府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是任何一项重大教育工程获得成功的关键。为此,就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最后是要提升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者的素质,强化其责任担当意识。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和弘扬中,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巨大。教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中,不能迷恋于做“教育别人的导师”,而是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工作,追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诠释其内容和特点,“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让学生感受和体认到爱国主义的陶冶,增强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激发他们报效祖国的热情。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以传统为命脉,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存续创新培育养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全体华夏儿女的精神命脉,也是爱国主义精神涵养和培育的重要思想根基。几千年来形成的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线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为了抵御外来敌人的压迫侵略,广大中华儿女勇往直前、舍生取义,他们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存续养成了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这种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责任担当,对中华文化的深厚理解和接受认同,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精神命脉,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条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做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己任,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存续创新,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时代气息。因而,在当前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注入其时代特质,以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与活力,注重在培育和养成实践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赋予爱国主义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和新的生命活力。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以实践为依归,通过扎根火热的社会生活总结升华。社会实践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成基础和培育依据。爱国主义精神无论是从其表现形式,还是其具体内涵来说,归根到底都是从人们的火热社会生活中,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生发和形成的。在当前,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然离不开当代中国的实践土壤,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实践参与。当前最大的实践,无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扎根火热社会实践生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围绕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时代主题,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就必须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自觉以中华民族的整体民族利益为重,坚决与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言论与行为做斗争,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图谋,坚决反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祖国的富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就必须将爱中华民族、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强大,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富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更加兴旺发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