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汉代江淮循吏与循吏文化③
弘扬循吏文化推进廉政建设
贾猛
//www.workercn.cn2016-03-10来源:合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循吏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以文翁、朱邑、召信臣等为代表的循吏是在儒家的仁爱政治观及其治政为民信念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官员类型,在他们身上承载着儒家政治文化或政治价值观念的丰富内涵。作为官员群体中的一种类型,尽管他们对地方的治理无论在内容、方式上,还是在取得的成就方面,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别,但大都秉持着相同的执政为民的信念。他们的成就一般表现在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改善人民生活;二是重视人民教化;三是“奉法循理”。具体来讲,他们勤政爱民,尽心尽力地“为民兴利”,或“凡有利于民者,为之无不力”,如关注地方公益事业,注重建设,兴修水利;关注民生,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体恤百姓,济弱扶贫,施政以惠民富民为要务。他们以移风易俗、导民向善为务,兴学建校,“仁爱好教化”;严格依法办事,秉公执法,并能做到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法律。

  循吏是将儒家的仁爱政治观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的官员的典型。也许他们在治理地方上所取得的一些具体成就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们尽心尽力为地方上的百姓谋福祉,一心一意造福一方,使民生安康。因此,他们在生前死后赢得了地方人民的普遍尊敬和爱戴。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犹如“神明”,人们为其立碑建祠,称德颂美,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纪念之情,诚如《汉书》所言,他们“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同时,循吏也为后世树立了一种品德和政绩均优良的官员的典范,一种用以评判官员的善恶、功过与是非的价值标准。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说:“循吏本身所产生的直接社会影响也许是微弱的,他们所树立的价值标准则逐渐变成判断‘良吏’或‘恶吏’的根据”:“汉代循吏在中国文化史的长远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弘扬循吏文化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循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官德与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保障吏治廉明与政治清正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逐渐式微甚至消亡的今天,弘扬循吏文化可以为当代廉政文化理论建设提供充分的思想支持,对我们当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1.大力宣传循吏文化。循吏身上勤政廉政的精神,以及恪尽职守、求真务实的作风是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魂魄和铮铮铁骨。我们应该加强对循吏文化的研究,借鉴合理因子,弘扬时代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从循吏的一些做法中获得启迪,大力宣传循吏的清廉思想和廉政事迹,这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反腐倡廉的社会风气,促进廉政文化建设大有裨益。

  2.大力推进法治建设。“法者,国之权衡也”。奉法循礼是循吏的特征之一,也是其治民的重要措施。以法律为准绳,秉公执法,按规律办事,循吏身上所闪现出的法律精神对于当前建设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让“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成为自觉行动,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3.注重加强官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我们今天提倡的从政道德可以集中概括为“为民、务实、清廉”,而循吏所展现出的以民为本、清正廉洁、勤勉尽职的品德操守,不仅是古代官德的生动写照,也应该是今天为官者要学习的行政理念。只有不断注重品德操守的培养,坚守从政道德,以德修身律己,才能为廉洁从政构筑坚实的道德防线,才能从源头上抓好反腐倡廉。

  4.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如果说德行教育是自律,那么制度管人就是他律,是遏制腐败的根本。制度反腐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制度性的特征,对反腐各项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应为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的要求,加大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建设力度,把道德和纪律的要求结合起来,形成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有效机制,实现自身建设的与时俱进。(作者系合肥市社会科学院学术编辑部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