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营造助推振兴的文化氛围
——论全面振兴当先锋 创新改革打头阵(九)
沈轩言
//www.workercn.cn2016-04-01来源:沈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地域文化已日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域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创新,就难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沈阳来说,新一轮振兴绝不单纯是经济行为,更是社会发展和文化转型的整体行为。

  文化决定思维,文化砥砺行动,文化推动发展。处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期,沈阳需要打造积极的文化力量,营造包容的文化氛围,筑牢思想基础、凝聚社会共识,汇聚起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振兴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国家如此,城市亦然。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地域文化已日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域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创新,就难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沈阳来说,新一轮振兴绝不单纯是经济行为,更是社会发展和文化转型的整体行为。

  沈阳是一座积淀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生命谢幕海天间的航天英雄罗阳、研发全球首款I5智能机床的年轻创新团队、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金蓝领”五朵金花……无数的英雄和楷模,用行动诠释着沈阳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强大动力。回望振兴战略实施一路走来,文化对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是内在的、持久的、不可替代和模仿的,是地域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新一轮振兴我们仍然要以文化弘扬为先导,以观念更新为动力,倡导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全面振兴相协调的城市文化,使之成为鼓舞振兴士气、决胜全局的精神支撑。

  营造助推振兴的文化氛围,要用实文化推动力。新一轮振兴,我们有国家政策红利、有区位优势、有产业潜能,而最为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唤起沈阳人的进取精神。“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当前,关键是要引导干部群众彻底消除封闭保守、小富即安、等靠要等思想观念,增强创新改革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求实求效。要拿出当年“闯关东”的闯劲,新中国成立后勇当“共和国长子”的干劲,改革开放中完成调整改造的韧劲,与制约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性矛盾做彻底割裂,用文化软实力凝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力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营造助推振兴的文化氛围,要用活文化创新力。“居高方能临下,出奇才能制胜”。转换新思维,拓展新路径,厚植新优势,培育新动能,沈阳振兴离不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是大势所趋。这固然离不开投入的增加、科技的突破和政策的跟进、制度的变革。但,更不可忽略的还有文化的进步。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以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观念、创新心态和创新素养。创新所向,不仅是科技进步,也不仅是经济增长,它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发展方式的变革、城市精神的高昂和文化力量的崛起。当一个城市,让这种优秀的文化魅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化为文明品格、价值取向,外化为自觉行动、发展实践,就已经定下了振兴发展的总基调。人人谈论创新,人人服务振兴——每个人都是改革先行者、振兴排头兵,让想象力、创意力、思想力,在相互激荡中多元碰撞中问题挑战中,迸发、生长、实践,调动起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和智慧,为振兴大业闯出新路。

  营造助推振兴的文化氛围,要用足文化包容力。振兴文化,开放包容才能更具凝聚力。越是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越要敢于求同存异、解疑释惑,越要善于寻求最大公约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沈阳人骨子里依旧流淌着移民文化的血液。自由、宽容、开放的城市文化让来到沈阳的每个人都不觉得身在他乡。要想不断吸引孔雀、凤凰东北飞,就要靠“立得住”的文化氛围,“说了算”的制度保障,以及“叫得响”的激励措施,成就着振兴的惊喜,创造着振兴的奇迹。沈阳要容得下每个人的梦想,只有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在此凝聚、碰撞,解开了思想的扣子,迈出了实干的步子,振兴文化才可能成为新的城市灵魂,在思想认识上完美共振。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文化凝结历史,文化引领未来。我们要立足于沈阳新一轮振兴,以更高的文化自觉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成为一面大旗,吸引志同道合者,感染跃跃欲试人,全面提升沈阳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全面振兴提供向心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