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王岩
//www.workercn.cn2016-08-29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时隐时现,有的历史书籍为了销量,开始脱离历史本身,通过戏说历史来吸引读者眼球;有的影视作品严重偏离历史;随着社交媒介的多样化,有的人披着反思历史的外衣,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到处传播、丑化伟人形象、歪曲历史的文字,误导大众。古语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国之民,都具有极大的危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鉴于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形象的严重歪曲、丑化,鉴于其造成的恶劣影响,我们更要增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

  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渗透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庇护获得合法性,扩大影响力;以“学术研究”为幌子,巧妙攻击主流意识形态;以“学术研究”之名突破意识形态监管。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特征是通过个别历史现象否认历史活动的本质,孤立看待历史的阶段失误而否定历史运动的整体过程。在政治上的表现是反对和否定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甚至反对和否定近代以来的一切革命;反对和否定共产党领导新中国的一切建设的实践和成就。归根结底,历史虚无主义是用唯心主义的方法论来歪曲历史,丑化英雄形象,是不折不扣的历史主观唯心主义。在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全盘西化”,一些人高喊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论调,企图否认中国文化及华夏文明;第二阶段以“反思历史”为名扭曲历史,否定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进而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模糊、歪曲、抹杀、消除历史的方式来引导大众,使人产生错误的历史观、弱化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腐蚀大众对主流文化的认知,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序言中提到:一国之民要对其本国历史略有所知,更要对本国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这样至少不会对本国以往的历史抱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如果任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将成为我们这代人乃至下一代人的莫大不幸。因此,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捍卫正确的历史观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是隐性的、渐进的。当代中国正处于伟大社会变革时期,在这个关键的转折点,我们要牢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害。当今,“历史虚无主义”的回潮已经不仅仅是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抹杀,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政治目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再次泛起恰恰迎合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因此,必须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前提。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就是说历史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一的、片面的。研究历史要遵循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客观规律。而历史虚无主义正是把历史事件或人物孤立起来看,以偏概全、夸大宣扬。只有正确的认识历史、评价历史、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通古今之变”才能更好地吸收历史给予我们的营养。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武器。要认真学习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大变革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途径。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界、文化界、教育界都具有或急或缓的侵蚀和同化。严重影响了大众的主流意识形态,尤其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形成或初形成的青年人有极大的不良影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应在教科书等教育资料的编写上既要保持对历史的客观性,又要保持适合不同年龄人的阅读需求,更要多方面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信仰、教育素养以及教育方法,从而正面引导学生的历史观。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